忆与欧阳公戏语
欧阳文忠公尝言:有患疾者,医问其得疾之由,曰:“乘船遇风,惊而得之。”医取多年舵牙为舵公手汗所渍处,刮末杂丹砂茯神之流,饮之而愈。今《本草注别药性论》云:“止汗,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文忠因言:“医以意用药多此比,初似儿戏,然或有验,殆未易致诘也。”予因谓公曰:“以笔墨烧灰饮学者,当治昏惰耶?推此而广之,则饮伯夷之盥水,可以疗贪;食比干之餕馀,可以已佞;舐樊哙之盾,可以治怯;嗅西子之珥,可以疗恶疾矣。”公遂大笑。元祐六年闰八月十七日,舟行入颍州界,坐念二十年前见文忠公于此,偶记一时谈笑之语,聊复识之。与“刮末杂丹砂茯神之流”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B.悍吏之来吾乡 |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D.故时有物外之趣 |
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欧阳文忠公指欧阳修,欧阳修谥号文忠;东坡,即苏轼。他们都是北宋文学家。 |
B.医生为了治好患者的病,用到了舵牙,在被舵工汗水浸渍的地方,刮粉末,杂入丹砂、茯神之类来治疗。 |
C.作者说用相关著名人物使用过的物品可以分别“治昏惰、疗贪、已佞、治怯、疗恶疾”等,是仿照欧阳文忠公讲的故事类比推理得出的。 |
D.作者乘船离开颍州地界,想起20年前与欧阳文忠公的一番笑谈,且把它记了下来,说明当时这番谈话妙趣横生,所以作者才印象深刻,经久不忘,言犹在耳。 |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医问其得疾之由 ②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
③食比干之餕馀,可以已佞 ④聊复识之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医以意用药多此比,初似儿戏,然或有验,殆未易致诘也。
(2)以笔墨烧灰饮学者,当治昏惰耶?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农夫耕田
农夫耕于田,数息①而后一锄。行者见而曰:“甚矣,农之惰也!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竟月③不成!”农夫曰:“予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②乎?”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之难也。”农夫曰:“非耕难,乃子之术误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行者服而退。
【注释】①息:呼吸。 ②术:方法。③竟月:满一月,整整一个月。.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行者解衣下田()(2)气竭汗雨()
(3)谓农夫曰()(4)行者服而退().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甚矣,农之惰也!
(2)非耕难,乃子之术误矣!.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发?请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常羊学射
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乎?楚王田①于云梦,使虞人②起禽而射之,禽发,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拂王旃③而过,翼若垂云。王注矢于弓,不知其所射。养叔进曰:‘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④矣。’”
【注释】①田:同“畋”,打猎。②虞人:掌管山泽的官。③旃(zhān):红色曲柄的旗。④必:完全肯定。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王引弓欲射。引:⑵如使置十叶焉焉:.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若欲闻射道乎?译文:.从养叔的话中,你领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文言文阅读(13-15小题,每小题2分;16-19小题,共10分;本大题共16分)
【甲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文】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C.属引凄异属予作文以记之 |
D.予观夫巴陵胜状高处不胜寒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 |
B.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吏呼一何怒 |
C.或王命急宣而或长烟一空 |
D.满目萧然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
.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把山与水结合在一起些,不仅突出了山的险峻,还写出了四季的江水特点;乙文展现的洞庭湖则水波浩荡,气象万千,气势雄阔。 |
B.甲文引用渔歌,既突出了三峡的特点,又渲染了秋天峡谷萧瑟的气氛;乙文以“古仁人”的思想为依据,推出“先忧后乐”的名句。 |
C.甲文写三峡四季景色,详写夏秋,略写春冬;乙文写洞庭湖一阴一晴之景,通过对比,突出不同天气对人的心情的影响。 |
D.甲文行文简洁,很少流露出作者的主观感情;乙文只写了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完全没有涉及作者范仲淹的情感立场。 |
.把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译文:
⑵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译文:
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阅读《出师表》节选,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④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效:任务) |
B.临表涕零(涕:鼻涕) |
C.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从那时以来) |
D.猥自枉屈(猥: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此殆天所以资将军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
B.先帝不以臣卑鄙咨臣以当世之事 |
C.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顾野有麦场 |
D.何陋之有策之不以其道 |
、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
一项是()
A.第①段先自叙本志,表明自己“布衣”身份,为下文写“先帝不以臣卑鄙”作铺垫。 |
B.第②段一个“当”字引出六个四字句,以磅礴的气势指出这次“出师”的战略目标,使后主深信伐魏之事势在必行。 |
C.③④两个自然段点明全篇主旨,阐述了修明内政与北伐胜利的关系。 |
D.选文以议论为主而辅之以叙事、描写、说明,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