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的联欢晚会上,老师做了一个神奇的表演:向装有不同固体的试管中滴入适量不同的无色液体,产生了不同的现象。老师让同学们参与互动进行猜想:
⑴若固体为白色粉末,加液体后产生了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固体可能是(任写一种,下同) ,液体可能是 。
⑵若固体为白色,无气体产生,所得液体温度降低。则固体可能是 ,液体可能是 。
⑶若固体为黑色粉末,加液体后有气体产生,则黑色粉末可能是 。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从①水②氧气③氮气④明矾⑤二氧化硫⑥氖气中选择符合题意的物质填空。
(1)净化水时可做絮凝剂的是_________;
(2)充在食品包装袋中防腐的是________;
(3)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是_________;
(4)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__________;
(5)用于炼钢的是;
(6)能做霓虹灯的物质是_________。
钙是人体必须的常量元素,每日必须摄入足够量的钙。目前市场上的补钙药剂很多,右图是某种品牌的补钙药品的部分说明书。请回答下列问题:
(1)CaCO3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2)CaCO3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若每片钙片的质量为0.5g,则钙片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如果按用量服用,每天摄入钙元素的质量为g。
现有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请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ABC DEFG
(1)写出图中标示的仪器名称:①,②。
(2)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收集装置为。
(3)若用A装置制取氧气,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若通过排水量测定所收集到的氧气体积,则可用装置选用A、F、G,且各装置的管口连接顺序是:a→b→c→d,请在F装置图内画出导管(“b”和“c”)的长短情况。如实验过程发现F瓶中的水变红了,则在A装置组装时出现的错误是;
(4)用收集到的氧气做细铁丝燃烧的实验时,发现瓶底炸裂,发生失误的操作原因可能是,请写出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5)我区某中学王老师带领学生进行上述实验时,发现“一同学不慎碰倒装满氧气的集气瓶,迅速扶起后,瓶中剩余的氧气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对此,王老师让该同学往集气瓶装入半瓶水,再用排水法收集1/2集气瓶的氧气,发现瓶中的氧气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①用下列方案收集“1/2集气瓶的氧气”,其中最合理的是____(填字母)。
②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如何判断集气瓶中气体已收集满?答:__________。
③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本实验中,集气瓶内的氧气约占总体积的__%,所以用“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来检验集气瓶中充满氧气的方法并不是完全可靠的。
有关水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1)图 1 为简易净水装置,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图 2 为简易蒸馏装置,海水分别经图2与图1 装置单独处理后,所得水质成分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
(2)图 3 为简易水电解器,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A 管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
(3)双氧水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水和双氧水都含有相同的元素,但化学性质不同,原因是________。
(4)下面实验中水的作用解释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
实 验 内 容 |
|
|
|
|
||||||||
水 的 作 用 |
连接前用玻璃端蘸水,起润滑作用。 |
瓶中的水起到防止实验时炸裂瓶底的作用。 |
形成密闭系统,用于观察现象检查装置是否漏气。 |
用胶头滴管滴少量水,让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
1909年,化学家哈伯用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条件下首次合成了氨气,反应原理是N2+3H22NH3。氨气在氧气中能燃烧,燃烧时放出大量热量。近年来,科学家发现用催化剂在常温下就能合成氨气,使其有望成为替代氢能的新一代能源。
(1)若用下面三幅模型图表示合成氨气的过程,则从反应开始到完成的排列顺序为
___(用字母表示)。
(2)氮氧化物有毒性,但在一定条件下,氨气燃烧产物却没有任何污染,该反应原理是4NH3+3O22X+6H2O,其中X是____。
(3)如果氨气不慎泄露,在关闭阀门的前提下,喷洒大量水雾即可。由此可知氨气可能具有的一条性质是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