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富国》说:“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这表明我国古代农业生产
A.通过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
B.是典型的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 |
C.每年都有土地兼并现象出现 |
D.铁器牛耕技术得到广泛推广 |
普罗塔戈拉提出:“神是不可知的,人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发明语言,造出房屋、衣服、鞋子和床,并且从土里取得养生之资的。”对此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A.批判奴隶制民主政治 | B.认为世界是不可知的 |
C.特别强调人的价值 | D.认为社会中的人应该具备美德 |
《清史编年》载:甲午年10月,英使欧格讷来津与李鸿章谈调停中日战争事。欧问:当如何和法?李答,惟先劝两国停战,再议朝鲜善后事宜。欧云:今要议和,非允赔兵费不可。李曰:与其赔兵费,不如留此费以用兵,断难依允!通过材料能判断出当时
A.日本想尽快结束战争 | B.英国力图压制日本 |
C.英国建议牺牲朝鲜 | D.李鸿章拒绝了英使的议和条件 |
元朝初立御史台。忽必烈诏谕说:“台官职在直言,朕或有未当,其极言无隐。”嗣后,数月间“追理侵欺粮粟近二十万石,钱物称是。”忽必烈敕令中书省、枢密院,凡有事与御史台官同奏。廉希宪曾曰:“立台察,古制也。内则弹劾奸邪,外则察视非常,访求民瘼;裨益国政,无大于此者。”从材料中不能够得出
A.御史台官员权限过大招致不满 |
B.御史台官员可以谏言皇帝 |
C.忽必烈借鉴了唐宋的政治文明 |
D.元朝御史台可以纠察百官、追理财赋 |
东汉崔寔《政论》中说:“农桑勤而利薄,工商逸而人厚,故农夫辍来而雕镂,工女投杼而刺文,躬耕者少,末作者众。”据此可知
A.工商业的发展使农业发展缓慢 | B.农业的主导地位正在丧失 |
C.作者反对重农抑商政策 | D.当时社会出现追商逐利的民风 |
《申报》发刊词中说“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务求其真实无妄,使观者明白易晓,不为浮夸之样,不述荒唐之误,庶几留心时务者于此可以得其概,而出谋生理者于此亦不至受其欺。”由此能够判断《申报》
A.起初由外国人在上海创办 |
B.内容丰富,真实可信,通俗易懂 |
C.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 |
D.服务的对象是大商人、政界人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