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编年》载:甲午年10月,英使欧格讷来津与李鸿章谈调停中日战争事。欧问:当如何和法?李答,惟先劝两国停战,再议朝鲜善后事宜。欧云:今要议和,非允赔兵费不可。李曰:与其赔兵费,不如留此费以用兵,断难依允!通过材料能判断出当时
A.日本想尽快结束战争 | B.英国力图压制日本 |
C.英国建议牺牲朝鲜 | D.李鸿章拒绝了英使的议和条件 |
王安石变法“以理财为方今之急”,他“理财”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调整封建国家与官僚大地主之间的关系 | B.调整地主阶级中士族与庶族的关系 |
C.调整官僚大地主与中小地主之间的关系 | D.调整封建国家与自耕农之间的关系 |
“千秋功业范公崇,贤圣于怀百代宗。御外内安裕家国,儆贪儒立挽颓风。”这是后人对范仲淹的高度评价,范仲淹“庆历新政”中使“儒立”的措施是
A.淘汰冗员 | B.改革贡举 | C.减轻徭役 | D.重视农桑 |
导致北宋初期阶级矛盾激化的主要原因是
A.“杯酒释兵权” | B.“庆历新政” |
C.“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 | D.实行“恩荫”制度 |
北魏在拓跋珪统治时期,曾稳步推行“离散诸部,分土定居”的政策,该政策
A.加深了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的矛盾 | B.加重了广大人民的赋税负担 |
C.促进了鲜卑等北方各族的封建化 | D.遭到了汉族地主的强烈反对 |
毛泽东在批《二十四史》时说:“今成一披吾国四千余年之记载,而求其利国富民伟大之政治家,商鞅不首屈一指乎?”下列措施中哪项最终起到“利国富民”作用
A.连坐法统治人民 | B.“燔诗书而明法令” |
C.建立县制 | D.废井田、开阡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