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编年》载:甲午年10月,英使欧格讷来津与李鸿章谈调停中日战争事。欧问:当如何和法?李答,惟先劝两国停战,再议朝鲜善后事宜。欧云:今要议和,非允赔兵费不可。李曰:与其赔兵费,不如留此费以用兵,断难依允!通过材料能判断出当时
| A.日本想尽快结束战争 | B.英国力图压制日本 |
| C.英国建议牺牲朝鲜 | D.李鸿章拒绝了英使的议和条件 |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高明”之处在于
| 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 B.通过著书立说表达思想 |
| 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 | D.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 |
著有《理想国》,鼓励人们独立思考,为理性主义发展奠定基础的古代希腊思想家的是
| A.普罗泰戈拉 | B.苏格拉底 |
| C.柏拉图 | D.亚里斯多德 |
古希腊智者学派什么理论的出现,表明人类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自身所属社会的审判者,人有资格、有力量也有权利重新规范自己的生活,这是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开始
| A.水是万物的本原 | B.感觉即知识 |
| C.人是万物的尺度 | D.知识即美德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源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哪部著作
| A.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 B.顾炎武《日知录》 |
| C.李贽《焚书》 | D.王夫之《船山遗书》 |
一个书生携带了《四书章句集注》、《五经正义》等一大箱书籍上京赶考,这种情景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
| A.西汉 | B.隋唐 | C.北宋 | D.南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