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贵粟疏》载:“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该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 A.落后性 | B.自足性 | C.脆弱性 | D.封闭性 |
1922~1923年中国社会婚姻状况调查表
影响表中自主订婚状况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 A.传统婚姻退出历史舞台 |
| B.新文化运动的思想洗礼 |
| C.国民大革命运动的兴起 |
| D.南京国民政府大力推动 |
1912年6月1日《大公报》载:“革命巨子,多由海外归来,草冠革履,呢服羽衣,已成惯常;喜用外货,亦不足异。无如政界中人,互相效法,以为非此不能侧身新人物之列。”这从根本上说明了( )
| A.盲目效法成为当时报界的笑话 |
| B.辛亥革命推动了西装革履的流行 |
| C.西装革履成为革命与否的重要标志 |
| D.政治运动推动了社会生活的嬗变 |
19世纪末,中国部分地区“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高楼曰洋楼,彩轿说曰洋轿。挂灯名洋灯,火锅名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炳烛里谈》)这一记载主要说明了( )
| A.当时西方国家对华以商品输出为主 |
|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遭受沉重打击 |
| C.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 D.部分中国人的消费观念发生变化 |
侨批是出国谋生的潮州人寄回家乡赡养亲属和禀报平安的一种“银、信合封”的特殊信件和民间寄汇,是潮汕历史上举世罕见的文化奇观,蕴含丰富的历史信息。其中一封侨批,寄自泰国,批封所交寄的款额高达国币2亿元,是一件极少见的巨额批款的侨批。结合所学知识判读,该侨批最有可能寄于( )
| A.1935年 | B.1938年 |
| C.1945年 | D.1948年 |
下框材料选自民国二十二年第二期《申报月刊》。这阐述的“统制经济”思想在当时的中国影响较大,其客观因素是( )
| A.主要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 |
| B.国内通货急剧膨胀,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 |
| C.国民政府“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展开 |
| D.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波及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