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关于我国古代原始农业产生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东亚大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
②生产工具的发明
③先民创造性的劳动
④自耕农的贡献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有人曾把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社会概括为精神上的“饥饿”时代。然而到了20世纪后半期,人们在物质满足的同时也享受到了丰富的精神生活。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有
①科技革命的进一步发展②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主流价值观的变化
③大众传媒的重要作用④社会福利制度的不断完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流派中,最能体现个性化特点的是

A.古典主义 B.现代主义
C.浪漫主义 D.现实主义

20世纪60、70年代,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的主要表现,不包括

A.苏联综合国力的增强 B.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和发展
C.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D.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二战后的新科技革命导致了社会从业人员结构的变化。其中,从业人员比例不断下降的是

A.职业经理人员 B.国家公职人员
C.第二产业从业人员 D.第三产业从业人员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