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探索是( )
A.发展外向型经济 | B.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
C.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国语 鲁语上》说:“先王制诸侯,使五年四王、一相朝。终则讲于会,以正班爵之义,帅长幼之序,训上下之则,制财用之节,其间无由荒怠。”这表明( )
A.诸侯五年朝觐周王四次 | B.诸侯应向周王申报财产 |
C.分封制具有制度性保障 | D.分封制以礼乐制为基础 |
1954年底,美国就开始对即将召开的某次会议极力阻止,他们认为:如果参加此次会议的国家对举行没有西方参加的会议产生了兴趣,从而在联合国内部形成一个强大的反西方集团;其次,会议将为周恩来传播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提供一个极好的讲坛。对这次会议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推动会议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公约 |
B.推动了“万隆精神”的形成 |
C.表明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D.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加强了与亚非各国的交流 |
严复是系统将近代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他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公仆,他用社会进化论宣传他的主张。关于严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他的主张反映了他赞成实行民主共和制 |
B.严复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与主张变法的先师,借助经学外衣否定专制统治 |
C.严复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主张社会要实行变法革新 |
D.严复与梁启超、谭嗣同一样,参与了维新变法,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
近年来,有学者通过计量化的统计得出,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南昌会战等9次大规模战役,占国民党22次会战的41%,甚至有过一些攻势作战,难能可贵。这一时期国民党还有大的战斗496次,占整个抗战时期战斗的44%,共伤亡137.6万人,占整个抗战时期伤亡人数的43%。由此最能说明()
A.正面战场牵制了日军侵华的全部力量 |
B.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
C.国民党在相持阶段仍然继续抗日 |
D.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
下列关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革命首先在敌人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发展 |
B.要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与根据地建设相结合 |
C.有利于解决当时中国革命的问题,符合国情 |
D.秋收起义是这一理论形成后的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