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英国侵略者在鸦片战争中,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门户。清朝统治集团中的有识之士,已预感到中国正面临着“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事实正是如此,这种变局,首先是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开始的。
——陈旭麓著《近代中国社会新陈代谢》
材料二 机器缫丝创于简村堡陈启元,名曰“丝偈”,以其用机器也,又名“鬼线”,-----丝比用手纺更细洁光滑,------每间丝偈大者丝工六七百位,小者亦二三百位。每日每工得丝三四两不等。启于光绪壬申之岁,(即1872年)期年而获重利,三四年间,南海、顺德两邑相继起者多至数十家。------计每丝偈以五百位为率,每年发出女工银约二万六七千元,远近胥蒙其利。
——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下册
材料三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状况(1895---1899年)
行业 |
1895年 |
1899年 |
发展速度 (1895年=100) |
|
棉纺织业 |
华商纱厂纱锭数(枚) |
14653 |
69564 |
474.7 |
机制面粉业 |
华商厂产量(万宝) |
2047 |
6766 |
330.5 |
缫丝业 |
华商厂出口量(担) |
3039 |
4175 |
137.4 |
沿海地区丝车数(台) |
38569 |
45278 |
117.4 |
|
内地丝车数(台) |
7943 |
29270 |
368.5 |
|
卷烟业 |
华商厂资本额(万元) |
85 |
154 |
181.2 |
火柴业 |
华商厂资本额(万元) |
126 |
241 |
191.3 |
水泥业 |
华商厂产量(吨) |
68 |
190 |
279.4 |
机械采煤业 |
华商矿产量(吨) |
89 |
145 |
162.3 |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材料四 1922年,民族实业家张謇说:“百里一税,二百里再税,道路梗阻,节节为厉,行之愈远,则商货成本愈重,是禁止商货之流通,迫其近售,而罚其远行者也。”
另一位实业家认为:“我之廉价工人(日本)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彼之便利。况彼来者是皆该国一流工厂,资本较吾高深,对工厂之管理经营,亦皆养之有素,吾更何恃而不恐,吾将何术而善后。”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结束30年后,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主要表现有哪些?(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其企业性质,这些企业的创办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末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并结合有关背景归纳导致这些特征产生的主要历史原因。(10分)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障碍。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材料一: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何以知其然也?老耽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子列子贵虚,陈骈贵齐,阳生贵己,孙膑贵势,王廖贵先,儿良贵后。有金鼓,所以一耳也;同法令,所以一心也;智者不得巧,愚者不得拙,所以一众也;勇者不得先,惧者不得后,所以一力也。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
——《吕氏春秋》(战国末年秦国丞相吕不韦集合而成)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孟子又有怎样的发展?
材料二: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2)材料二中董仲舒依据材料一、二说明从春秋战国到秦汉,中国古代思想界主要发展趋势是什么?推动这一趋势的历史因素有哪些?
( 20分)材料一:“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此句一般认为是宋人所说,特别是经朱熹引用后成为经典名言。而明代李贽不同意此句,曾引同时代人刘谐之言批评说:“怪得羲皇以上圣人尽日燃纸烛而行也(意:怪不得孔丘以前的人,整天得点着蜡烛走路)。”
(1)结合材料和所学,概括朱熹和李贽对待孔子的态度,并分析两人对此句话态度不同的原因。
材料二:1915年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法兰西人与近代文明》一文,提出“世界而无法兰西,今日之黑暗不识仍居何等”。
(2)请依据所学说明18世纪中期法兰西对近代思想文明的贡献。
(3)从 “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到“世界而无法兰西,今日之黑暗不识仍居何等”,这反映中国先进分子的思想有怎样的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读了各种各样的书,其中有达尔文的《自然选择》一书。它为我们的观点提供了自然史的基础。
——恩格斯
材料二:达尔文推翻了那种把动物、植物物种看作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观点,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确立了物种的变异性和承续性也。
——列宁
材料三:进化者,宇宙之大法也。人类社会即本于进化之理,国家亦何莫不然?
——土海《翻译世界》
材料四:严复是我国著名的维新派人物。通过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把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引用到社会领域中来。他认为在种族与种族、国家与国家之间,也存在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残酷竞争。中国如果不甘沦亡,就必须奋发图强,并立即做出抉择,实行变法。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历史·必修3》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达尔文是怎样破解生命起源之谜的。
(2)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进化论在欧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据材料三、四,分析晚清时期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进化论的态度,并说明其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老子·第38章》
材料二: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文艺复兴运动个人私欲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2003年人教版高中《世界近代史》
“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遵从孔子法规的时代。”“但是在道德、政治经济、农业、技艺这方面,我们却应该做他们(中国人)的学生了。”
——伏尔泰《哲学辞典》
材料三: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这样,他否定了儒教中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而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老子认为仁义礼乐产生的原因?与之相对应的治国理念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伏尔泰的道德观与文艺复兴时期有何不同?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旧中国家庭伦理道德有何特点?
“民本”思想和“民主”思想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精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兴起与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对民的作用的认识更加清楚,所以对“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道理更加着意阐释、鼓吹,成了这一时期的一股思想大潮,并在萌芽的基础上形成了初步体系。同时,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众多的思想家,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三位。他们民本思想的侧重点各有千秋,孔子侧重于“为政以德”,孟子侧重于“民贵君轻”,而荀子的侧重点则是“恩惠于民”。
------《南阳日报》
材料二突破与创新
在民主政制中,没有人把他的天赋之权绝对转付于人,以致对事物再不能表示意见,他只把天赋之权交付给大多数,他是那个社会的一分子,这样,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与他们在自然状态之中无异。在他看来,民主制可以使人人平等,人们可以享有宗教信仰、思想和言论的自由。
------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
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
------《孙中山选集》
材料三联系与区别
民本主义思想与民主主义思想不仅有着实质性的区别,而且从根本上是正相对立的。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家往往在强调“民本”的同时,又强调“君主”。因此,就其思想实质而言,中国传统的民本主义者同时也是君主主义者。
-----俞可平《传统民本思想与西方民主思想有着本质区别》
至于民主共和之新政体,以理论言之,与我先民以往政治理论及政制精神靡(无,没有)不合。
-----钱穆《国史大纲》
(1)根据材料归纳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主张(不得摘抄材料原文)。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民本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初步形成体系的原因。
(2)材料二在“民”的认识上有何突破?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斯宾诺莎的思想在18世纪晚期的美国是如何体现的?
(3)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其中民本和民主思潮的“实质性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