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官学系统》示意图
——王晓华《中外教育史》
尽管当时读书人可以通过荐举、征召或选举的方法进入仕途,但参加太学的考试却是进入仕途的唯一稳妥途径,因此,终生乐此不疲者比比皆是。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
材料二 1866年,恭亲王奕为京师同文馆拟定了六条章程:一、专取正途人员;二、各员一律留馆住宿;三、按月出题考试一次;四、每届三年举行大考,高等者酌最差遣试用,下等者照常学习,下届再考;五、每月加给薪水银十两;六、三年试居高等者,照准各按升级格外优班保次。
——陈东原《中国教育史》
材料三 1985年,我国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要求:有系统地进行教育体制改革,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有步骤地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改革高等教育的招生计划和毕业生分配制度;相应地改革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同社会主义现代化不相适应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
——何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教育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京师同文馆的办学特点,从六条章程中任选一条,分析拟定该条章程的原因。
(3)综合分析三则材料,比较我国不同时期教育改革的相似之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威廉·哈维(1578~1657)之所以能作出关于心脏和血液的运动的伟大发现,是因为他坚决不理睬对体力劳动的藐视。数十年间,他一直进行艰苦的实验。……(进行实验)在今天似乎是切合实际、明摆着的……但是,对哈维来说,工作于17世纪初叶,坚持实验的方法,是一个需要勇气和献身的、令人难以忍受的智力上的严峻考验。
——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在以前时代的伟大发明中,我们看见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那就是说除了偶然发现所带来的发明之外,需要常在发明之先。但在19世纪,我们就看见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科学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
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辛勤工作,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就可以说已经开始了。
----W·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材料三新技术从发明到应用的时间也大为缩短。如蒸汽机从发明到应用经历了84年;电动机为65年。而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技术大多在1O年内就投入应用,如原子能的利用从开发到应用为6年,晶体管为4年。这说明从科学到技术再到生产的速度大大加快。
----《世界近代现代史》(人教版下册)
请回答:
(1)威廉·哈维建立血液循环学说,这一学说奠定了近代生理学的基础。材料一中指出威廉·哈维进行科学实验都需要“勇气和献身的、令人难以忍受的智力上的严峻考验”的社会原因是什么?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是生物科学的重大转折时期,请说出这一转折时期生物学的两个重大成就。
(2)举两例说明材料二中所说的19世纪的人类科学研究是如何“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的?
(3)材料三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相关史实,说一说这次科技革命出现是以什么技术应用为主要标志的。
(4)综合三则材料,说明在三次工业(科技)革命中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是如何演进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英国开始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大幅度降低了关税.同时与法国等国家签署了减免关税的双边协议。……德意志经济学家李斯特……认为一个国家要从农业社会成功地向工业社会过渡,必须采用贸易保护。……美、德在19世纪中后期都实行了较高的关税政策,贸易保护对两国经济力量的集中起了促进作用。
一—《民族国家与世界经济》
材料二 1930~1932年,由美国开始,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或实行商品输入限额制度。……为了调节国家间的经济关系,以利于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各国政府纷纷出面与外国缔结具体的贸易协定或短期支付协定加以调节。政府干预对外贸易和金融已成了资本主义各国国家机器的重要职能之一了。
——《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美国和欧共体虽然互为对方最大的贸易对象,但它们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欧共体指责美国实行高关税壁垒,而美国认为欧共体是实行贸易歧视政策。双方在关贸总协定(世贸组织的前身)进行了七轮激烈的谈判,到1979年完成《东京回合》,决定发达国家将关税都降至5%的水平,以实现自由贸易的目标。
——《世界现代史》
材料四在国际经济交往中,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三足鼎立,成为协调当今世界经济的支柱。世界贸易组织135个成员之间的贸易额占世界贸易额的 90%,我国与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之间的贸易额同样也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90%。……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条件是贸易的自由化。以世界贸易组织为代表的国际贸易组织,长期以来致力于推动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推动贸易自由化的进程。
——叶柏林《如何应对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英国和美、德实行的贸易政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一时期国际贸易关系的特点和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二战后美国与欧共体之间的贸易关系。
(4)根据材料四,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有什么积极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我们接管城市的第一天起,我们的眼睛就要向着这个城市的生产事业的恢复和发展。……如果我们……不能使生产事业尽可能迅速地恢复和发展,获得确实的成绩,首先使工人生活有所改善,那我们就不能维持政权,我们就会站不住脚,我们就会要失败。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之际,有识之士尖锐地指出: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资本控制着中国的经济命脉,实为中央经济的劲敌;投机商人无孔不入,无风掀起三尺浪,中央要对付他们也非轻而易举;私人资本主义会袖手旁观,见机行事,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问题棘手;工矿业中旧的管理方式、管理制度压抑着工人生产积极性……中共能否在城市站住脚,确是一个很大的问号。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三
1949年 |
1952年 |
|
农业 |
约下降25% |
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 |
工业总产值 |
140.2亿元 |
343.3亿元 |
财政状况 |
财政赤字占全部支出的2/3 |
结余7.7亿元 |
请回答:
(1)材料一对“发展生产”与“维持政权”的关系是如何论述的?
(2)归纳材料二中所述新中国面临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到1952年我国国民经济所取得的主要成就。
(4)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何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初,汉两将军(指卫青、霍去病)大出围单于,所杀虏八九万.而汉士物故(死)者亦万数,汉马死者十余万。匈奴虽病(一蹶不振),远去,亡匿于漠北寒苦无水草之地。而汉马亦少,无以复往。兵速而不解,天下苦其劳,干戈日滋,府库并虚。
——《史记·匈奴列传》
材料二竞宁元年(公元前33年)春正月,呼韩邪单于复入朝,……愿婿汉以自亲。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昭君赐单于。王昭君号宁胡阏氏.生一男……(昭君和亲后)边城晏闭,牛马三野,布世无犬吠之警,黎庶亡干戈之役。
——《汉书》
材料三 (鞑靼部)衣用全无,毡裘不奈夏热.段(通缎)布难得。生锅破坏,百计补漏用之,不得已,至以皮囊贮水煮肉为食。……每次攻城陷堡,先行掳掠,以得锅为奇货。
——《明经世文编》卷317
材料四 (俺答汗多次派人向明朝要求通贡互市,直至1571年,隆庆五年,双方才达成协议)(俺答汗)事朝廷甚谨,部下卒有掠夺边民者,必罚治之,且稽首谢罪……数千里军民乐业,不用兵革。九边(明朝中央政府与蒙古族的交界地区)生齿日繁,守备日周,田野日辟,商贾日通。
——《明史纪事本末》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试分别概述汉武帝及汉元帝对匈奴的政策,并作简要评述。
(2)根据材料三、四,概述明朝与蒙古族鞑靼部的关系及其影响。
(3)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
孙中山在谈到辛亥革命失败时说:“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夫当时代表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者实为袁世凯,其所挟持之势力初非甚强。而革命党人乃不能胜之者,则为当时欲竭力避免国内战争之延长,且尚未能获一有组织、有纪律、能了解本身之职任与目的之政党故也,……夫袁世凯者,北洋军阀之首领,时与列强相勾结,一切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如武人害僚辈,皆依附之以求生存;而革命党人乃以政权让渡于彼,其致失败,又何待言?”
据材料回答:
①孙中山在上文中指出的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②除孙中山在上文中总结的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之外,你认为造成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还有哪些?
③依据孙中山的上述讲话你对他的革命精神有何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