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06年1月4日,一个意大利人种植葡萄时,无意中挖出一座雕像。这就是古希腊的雕塑名作《拉奥孔》,它的出土,轰动一时,被推崇为世上最完美的作品。
材料二 第36条 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
第86条 教皇是一切富人中的最富有者,为什么不用他自己的钱来建造圣彼得教堂,而必须花费可怜的信徒们的钱呢?
——《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三 (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 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知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非正义、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取代。
——恩格斯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的意大利主要流行什么社会思潮。这一思潮要表达的思想主旨是什么? (6分)
(2)据材料二,指出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的出发点是什么?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共同影响有哪些?
(3)启蒙运动确立的一系列思想原则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启蒙运动如何发展了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结合所学知识,为构建“正义”“平等”的新社会,启蒙运动坚持的原则有哪些?请举三例说明。
(4)综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用关键词概括指出人文主义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困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
材料一“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卑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而又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让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
——梭伦
材料二史学家对阿里纷纷各抒己见,有人认为他是“现代埃及的奠基者”,“当之无愧的现代埃及之父”;也有人认为是“一个十足的暴君”。
材料三“大凡国家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在于是否勉励人民之工业。所以,归根结底是依靠政府官吏的诱导奖励之力。”
——大久保利通
请回答:⑴材料一体现了梭伦的什么改革思想?(2分)有哪些政策体现这一思想?(2分)
(2)材料二中对阿里的评说纷纷各抒己见,你是怎样看待的?请说明理由。
(3)材料三中体现了大久保利通的什么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治维新采取了哪些奖励措施?
(4)从梭伦、阿里、大久保利通的身上体现了怎样的精神?

看图回答有关问题:

请回答:
(1)图一所示文件制定的背景是什么?它在新中国建立之初的政治生活中扮演了什么角色?(4分)
(2)图二是1954年我国颁布的一个重要文件,请问它体现了哪两大原则?它的颁布有什么历史意义?(6分)
(3)图三中的《十二铜表法》的发表是罗马法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它的意义主要是什么?(2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9年5月9日清华大学的师生在焚烧日货

材料二“中日关系有很多话要说,但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我们党的十二大强调这一点,说明是中国长期的国策。”
——邓小平论中日关系
材料三“现在社会上有人提出抵制日货,起因是想表达对日本一些人否认侵略历史等一系列错误言行的不满。实际上,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生产要素相互交流,按价值规律进行配置,经济发展已逐步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许多外国品牌是在他国以合资或合作的形式生产的,企业利益交织在一起,这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生活中的普遍现象。因此,抵制商品将损害双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不利于我们的对外合作与发展。我们相信这部分群众会理智地表达爱国热情,自觉维护社会稳定,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2005年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就中日经贸关系答记者问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清华大学的师生反日情绪高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史实加以说明。
(2)为什么我们今天既要继承五四精神,又不赞同当今某些人存在的抵制日货的思想?根据材料二、三以及所学知识加以说明。(不得整段照抄原文)

1600年,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天文学家布鲁诺被教会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1602年,明末思想家李X在狱中身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之事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夫童心者,绝假纯兵,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边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去真人……
故谓人有那女则可,谓见(见:见汉)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人之间尽短,又岂可乎?
--李贽《梵书》
材料二李贽虽在麻城,但有无数来自各地的追随者,凡使麻城一境如狂,他的"异端"
思想由此广泛传播。于此同事,麻城乃至京城的保守势力对李贽的迫害也逐渐升级,……最终经神宗御批,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不愿屈服的李贽在雨中赋诗:"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怒在丧其元;我令不死更何待,愿早一命归黄泉。"随后自杀身亡。
材料三布鲁诺指出宇宙是无限的,地球仅仅是无限宇宙中的一个微尘。地球绕太阳转,而太阳也不是禁止不动的。他认为宇宙是一个统一的物质世界,有它自己的客观规律,并不像教会所说的服从上帝的意志。这就彻底否定了教会的宇宙观。天主教会宣布他为"异教徒",开出教籍,布鲁诺被迫长期离开祖国。1592年,他一回到意大利,即陷入宗教裁决所的毒手,监禁达七年之久,但她始终不放弃自己的学说。当宣布要处死他时,他说:"你们宣读判决书时,要比我听宣判更感到害怕。
--摘编紫刘明翰主编《世界通史•中世纪卷》"

1.

据材料一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指出这些主张产生的时代背景。

2.

根据材料指出布鲁诺和李贽被视为"异端"的相同原因及他们的临终表现的相似之处

3.

有学者认为,李贽的著作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单并没能在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结合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予以说明

4.

结合16世纪欧洲社会各方面的变化,谈谈你对材料三种的布鲁诺"你们宣读判决书时,要比我听宣判更感到害怕"这句话的理解

请举出至少三个实例子,说明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加强与世界各国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5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