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小题。(17分)
【甲】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A)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清·林嗣环   《口技》
【乙】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相和悲鸣。后游郢楚,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邻媪闻之,咨嗟惋叹。既阕,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B)”款扉叩之。媪曰:“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
清·徐珂《乔山人善琴》
注释: ①鹘(gǔ):一种凶猛的鸟。   ②郢楚:即楚郢,古地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   ③媪(ǎo):老妇人。   ④阕:止息,终了。 ⑤款扉:款,敲;扉,门。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A.便有妇人惊欠伸 B.几欲先
C.款扉 D.今客

选出下列划线词意思、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

A.无敢哗/念无与为乐 B.为妙绝/为且噬己也
C.以弹絮业/以丛草 D.酷类声耳/真无马邪

将文中A、B两处划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A)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B)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
试设想一下:【乙】文中乔山人听了邻媪的回答后,心里会怎么想?
【甲】【乙】两文都用了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请从【乙】文中举一个例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甲】【乙】两文都表现了表演者技艺精湛,【乙】文还表现了什么中心?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黄生借书说(节选)
①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②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③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人名)。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划线词的含义。
非夫人物而强假焉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中,连用了三个反问,为的是加强语气,使论更有力。
B.第②段中,通过“惴惴焉摩玩之不已”写出了“虑人逼取”的心理。
C.第②段主要是为了论证“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的观点。
D.第③段,“少时”和“通籍后”的经历对比,勉励黄生珍惜年少时光,勤奋学习。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1)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2),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3)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皆惊。邕曰:“此王公(4)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
初,粲与人共行,读到边碑,人问曰:“卿能诵乎?”曰:“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性善算,做算术,略尽其理。善属文,举笔能成,无所改定。
【注释】(1)蔡邕:东汉末年文学家(2)车骑填巷:意思是到蔡邕家的人很多。
(3)倒屣:把鞋子穿倒了。 (4)王公:特称王粲的祖父王畅
解释下列划线词。(4)
(1)宾客坐() (2)尽与之()
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是______(2)

A.于是就让他背诵碑文
B.于是就让他背出并吟诵诗文
C.于是那人就背着他让他吟诵诗文。
D.于是就让他背对着石碑背诵碑文

蔡邕是个爱才之人,在文中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述)
蔡邕说王粲有异才,是因为王粲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用短语表述)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上述语段选自课文《______》,作者陶渊明是______(朝代)田园大诗人(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字的含义。(有括号的是加点的)(3)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________________
对上述语段理解有误的是_______(3)

A.“皆叹惋”写出村中人为自己不知道外面的世事变迁而惋惜。
B.“皆出酒食”一句充分表明村中人生活富足而又热情好客。
C.村中人的自述表达了人们厌恶战争、追求和平的美好愿望。
D.“不足为外人道也”道出了村中人希望保持宁静生活的心声。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
解铃还需系铃人
法灯泰钦禅师少解悟,然未为人知,独法眼禅师深奇之。一日法眼问大众曰:“虎项下金铃,何人解得?”众无以对。泰钦适至法眼举前语问之泰钦曰大众何不道系者解得。由是人人刮目相看。(宋·惠洪《林间集》)
解释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1)法灯泰钦禅师解悟少:
(2)独法眼禅师深之奇:
文中画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泰 钦 适 至 法 眼 举 前 语 问 之 泰钦 曰 大 众 何 不 道 系 者 解 得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用最简洁的话表述出来。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下面题目。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选出下列句子或成语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A.三臣于草庐之中/将军宜枉驾 B.深入不/吹求疵
C.恐托付不/东施 D.以咨诹善/不足为外人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从选文中概括回答。
从作者回忆三件往事中,我们可以体会其(此空用文中的语句回答)之情。
你从这几段文字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怎样的贤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