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取甲、乙两支洁净的试管,分别注入3mL淀粉糊,然后在甲试管中注入2mL新鲜的小麦淀粉酶滤液,在乙试管中注入2mL清水。振荡两支试管,将其下半部浸在35℃左右的温水中,约5min,然后同时取出两试管,分别滴入1滴碘液。如图所示,请回答:

(1)两试管中的现象:甲              ,乙             
(2)该实验证明了酶的             作用,酶之所以具有这样的作用是因为                         
(3)实验过程为什么要恒温35℃?                      
(4)像甲、乙试管除了一个因素以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称为             
(5)若要验证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可设计试管丙,丙试管中的成分应和         试管内相同,并将该管放入          中,该试管内最后颜色变化是               
(6)若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可另设计试管丁和甲对比,丁试管内应先后加入         。(填写代号,注意顺序,2分)。

A.等量的鸡蛋清
B.新鲜小麦淀粉酶滤液2mL
C.适量的硝酸(硝酸与蛋白质能产生黄色反应,可作为检验蛋白质是否存在的试剂,由于酶在滤液中含量极少,其颜色反应可忽略)
D.3mL淀粉糊

E.适量的NaOH或HCl
F.一滴碘液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的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豌豆素是野生型豌豆产生的一种抵抗真菌侵染的化学物质。研究人员对纯种野生型豌豆进行诱变处理,培育出两个不能产生豌豆素的纯种(品系甲、品系乙)。下面是对其遗传特性的研究实验:

多次重复实验均获得相同实验结果。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杂交结果,可以推测:品系甲与品系乙存在对等位基因的差异。品系甲和品系乙的基因型分别为(若一对等位基因差异,基因用A、a表示,若两对等位基因差异,基因用A、a和B,b表示,以此类推)。实验一中F2出现所示性状及其比例的原因是:F1产生配子时
(2)现要进一步验证上述推测,请利用上述实验中的材料设计杂交实验予以验证,要求简要写出杂交实验的过程并预期实验结果。
过程:
结果:

“稻鱼共生系统”是水稻与鱼共生实现自我平衡的一种生态系统,在该系统中,鲤鱼通过冲撞稻秧导致稻飞虱等害虫落人水中并食之,同时使清晨水稻叶片露水滴落,减轻稻瘟病病原体的生长;鲤鱼的游动,又可使水浑浊,抑制水中杂草的生长;稻叶在给鲤鱼提供食物的同时,还为鲤鱼生长创造良好环境。’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稻鱼共生系统中,稻瘟病病原体与水稻的种间关系是,稻飞虱与鲤鱼的种间关系是
(2)与单独种植的稻田生态系统相比,“稻鱼共生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更强,其原因是
(3)“稻鱼共生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排尿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当膀胱充盈时,膀胱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冲动,使人产生尿意。当环境条件适宜时,膀胱逼尿肌接收到冲动后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产生排尿反射。下图表示人体神经系统不同中枢对排尿的调节过程,请回答:

(1)当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冲动,冲动到达a点时,神经纤维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变为,电位变化的原因是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的通透性增加。
(2)人产生尿意后,在适宜条件下,脑发出神经冲动完成排尿过程的传导途径依次为:→膀胱逼尿肌、尿道括约肌。(用箭头和图中字母表示)
(3)甲乙患者神经系统受损,但都能产生尿意。甲出现尿失禁,推测其受损的部位可能是图中的(填字母)部位;乙排尿反射不能完成,大量尿液滞留在膀胱内,推测其受损部位可能是图中的(填字母)部位。
(4)正常人排尿过程中,当逼尿肌开始收缩时,又刺激了膀胱壁内牵张感受器,由此导致膀胱逼尿肌反射性地进一步收缩,并使收缩持续到膀胱内尿液被排空为止,这种调节方式(填“属于”或“不属于”)反馈调节。

(ll分)
某实验小组将菠菜幼叶和成熟叶的叶圆片,装入含蒸馏水的注射器中,排出叶片内的气体,使叶圆片下沉。然后将叶圆片分别放人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中进行实验(NaHC03溶液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且浓度变化对溶液pH的影响忽略不计,其它实验条件相同),观察第1片叶圆片上浮所需时间(min),结果如下图。请回答:

(1)当NaHC03溶液浓度为1% -4%a时,相同浓度下,幼叶上浮时间均比成熟叶长,表明幼叶的光合作用能力比成熟叶(填“强”或“弱,’)。有人推测幼叶与成熟叶光合作用能力差异可能是叶片中光合色素的含量不同,为寻求证据,可以用分别提取菠菜幼叶、成熟叶的色素,再用法分离色素,观察并比较二者色素带的宽度及颜色深浅。
(2)在NaHCO3浓度为0%的溶液中,叶圆片直至实验结束仍未上浮,其原因是缺乏NaHC03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阶段。当浓度超过5%,叶圆片也不上浮,最可能的原因是浓度过大,导致
(3)当NaHCO3浓度为3%时,适当提高溶液温度,第一片叶圆片上浮时间延长,该现象不能表明提高后的温度已超过总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请说明理由。

(11分)植物在单侧光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这个现象被解释为“光线能够使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为什么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是因为向光侧的生长素在光的影响下被分解了,还是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了。为此,有人做了下述实验:
(一)实验步骤:将生长状况相同的胚芽鞘尖端切下来,放在琼脂切块上,分别放在黑暗中和单侧光下(见下图)。
(二)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中c、d、e和f用一生长素不能透过的薄玻璃片将胚芽鞘分割;琼脂下方的数字表示琼脂块收集到的生长素(IAA)的量]
请回答:
(1)图a和b说明:光生长素的分解和生长素的向下运输。
(2)图c和d说明:胚芽鞘被玻璃片分隔成两半,生长素向下运输和琼脂块中收集的生长素数量。
(3)图e和f说明:单侧光照射
(4)通过上述实验可得出的结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