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历来注重以民为本,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中国人很早就认识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天地之间,莫贵于人”,强调要利民、裕民、养民、惠民。今天,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最终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摘自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2006年4月21日)
如图
请回答:
(1)如图这位东方先哲是古代儒家学派的创立者,他是谁?他的什么政治思想观点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有一些合理成分或值得借鉴的地方?(2分)
(2)为了巩固政治统一,汉朝哪位皇帝开始用儒家思想作为治国思想?并在思想领域采取了什么措施使汉朝形成“大一统”的政治格局?(2分)
(3)北魏孝文帝在促进民族融合的改革措施中是如何对待汉族传统思想文化的?
(4)唐太宗是大唐盛世的奠基人。他在位时采取了一些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其中在重视民生、关注民生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他开创了唐初的繁荣时代,史称什么? (2分)
(5)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奋力追求的理想和目标。根据以上回答,说明你对当代民生问题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人赵嘏
材料二:“天下英雄人吾彀中矣。(人彀:被收罗笼络的意思)”——唐太宗
材料三:“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联独爱之如一。”——唐太宗
材料四: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请回答:
(1)材料一说的“长策”是指什么制度?
(2)从材料二看,这种制度获得收益最大的是谁?
(3)材料三体现了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举一例史实说明他是这样做的。
(4)举一例具体史实说明唐朝对外交往比较活跃。
(5)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请你概括唐朝繁荣的原因。(至少两点,1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隋朝大运河图
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利也博哉。”
材料三:“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请回答:
(1)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请你说出材料一中C段的名称
(2)材料二中的“涿郡”、“江都”分别指今天的什么地方?
(3)“尽道隋亡为此河”观点你是否赞成?说说你的理由?
(4)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百姓关注,国家重视。申报世界遗产的重要条件之一是遗产本身必须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请从历史角度说出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的理由
维护国家统一和加强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永恒不变的追求,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某校拟举办一次专题活动,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参与策划。
(1)设计活动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开展专题讲座,完成资料卡片。
在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中,各民族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请简要概述鲜卑族孝文帝改革为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
唐朝有两位女生谱写了民族团结的佳话,他们是________、金城公主(1分)
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族。
西汉、清朝中央政府为加强对今新疆地区的管辖而设置的机构分别是______、______(2分)
清朝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篇章的事件是
新中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_____________(1分)
(3)举办图片展,填写图片说明。
人物:_______人物:郑成功人物:_______
事迹:抗击倭寇事迹:_________事迹: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下图所示是古代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请写出其名称?它的开通与哪个历史事件有关?
它的开通有什么意义?
材料二
国别 |
人物 |
内容 |
成果 |
→天竺 |
玄奘 |
西行取经 |
游历16年,带回许多佛经 |
→日本 |
鉴真 |
六次东渡 |
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很大 |
(2)根据材料二说明唐朝在对外交往中实行了什么政策?上表中鉴真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材料三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倭寇沿海骚扰,为南方各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已在兴起,而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3)是什么政策导致了清朝政府“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该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
(4)综合以上材料,联系明清时期对外关系逆转带来的巨大变化,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探究一制度篇
(1)统治阶级为加强中央集权,不断调整政策,开创新的政治制度。秦朝、元朝在地方上各实行的什么行政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学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科学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 B.科举制度实现了封建国家的兴盛 |
C.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 | D.科举制度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
探究二经济篇
(3)早在六七千年前,我国的原始居民就培植了世界上最早的农作物,你知道是什么吗?
(4)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列举我国古代史上最典型的一例,说明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促进了社会大变革。
探究三文化篇
“中国在许多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让我们与历史进行亲密接触,寻找其中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
(5)根据上图和所学知识, 说出我国宋、元时期的主要的文学表现是什么?并举一例这一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探究四感悟篇
(6)综合以上内容,在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方面你获得了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