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对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的传播,但是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它沉沉浮浮,历经风雨。今天,儒学再次焕发出巨大的生命力,被中外学者高度关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 《论语·为政》
材料二 李斯上奏“非秦纪皆烧之,……天下敢藏有《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今非古者族……”
----——司马迁《史记》
材料三 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四 康有为揭起孔子和经学的旗帜,并借用西学对其进行改造,从而把孔子塑造成君主立宪政体的缔造者,把经典改造成君主立宪政体理论的载体。康有为之所以能这样做,与经学与时俱进的特征.自身学贯中西的知识储备以及现实社会的需要有很大关系。康氏所为,开援西入儒之先河,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对构建当代新文化也具有借鉴意义。
--------《孔子研究》
材料五 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鲁迅《狂人日记》
材料六 中共中央在十七届六中全会公报《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是现阶段党的重要工作;……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把握正确方向,……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是党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1)材料一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治国理念?在当时为什么不可能实现?
(2)材料二和材料三对待孔子学说(儒学)的态度各是什么?当代史学家冯天瑜称董仲舒为当时的“群儒之首”,董仲舒对儒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哪两个方面?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利用传统儒家思想来宣传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原因?
(4)材料五反映了鲁迅对儒学的什么态度?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5)依据材料六和所学知识,谈谈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现文化强国?(2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但丁在《论俗语》中倡导与教会所用的《新青年》第2卷第5号发表胡适的文章
官方语言——拉丁语相对立的地方语言
图1图2
分别概括图1和图2反映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背景的角度比较二者的异同
社会流动指的是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从一种社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地位,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转变的过程。它是社会结构自我调节的机制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著名史学家萧功秦指出:“中国传统官僚集权社会的精英,主要是由地主、士绅与官僚这三个阶层角色构成的……自隋唐以来迄至近代'传统中国与其他国家相比,个显著的特点是,上述这三个社会阶层之间存在着相对频繁的横向流动”。
材料二:史学家王乃耀提出英国自16世纪“封建贵族阶级在来势猛烈的圈地运动中发生了严重的分裂。大贵族日趋没落,中小贵族中的一部分人逐渐资产阶级化。”“在18世纪期间,就整个世纪平均数而言,大约有一半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加入了无产阶级,……大约在1750年,自耕农消灭了。”
材料三:1850年,普鲁士政府颁布《调整地主和农民关系法》,允许农奴以高额赎金赎免劳役和其他封建义务。这时期新发明的农业机械日益使小规模的经营变成一种过时的、不再有生命力的经营方式。到了19世纪的最后20年,美洲和印度的廉价粮食充斥整个欧洲市场,全欧洲的农业经营方式在竞争下失败了。
——摘引自张新光《农业资本主义演进的“普鲁士式道路”历史终结及其启示》
(1)材料一提到的唐宋之变是当今史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请简述唐宋时期社会流动的原因和表现。
(2)根据材料二,指出16—18世纪英国社会阶层流动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引发英国社会流动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德国农业变化的因素有哪些?通过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你对社会阶层间流动的认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若夫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绝,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也。然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则莫如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矣。……考其维新之始,百度甚多,惟要义有三:一曰大誓群臣以定国是,二曰立封策所以征贤才,三曰开制度局而定宪法。……日本之强,效源于此。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二“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康有为建议光绪皇帝“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的理由(不可照抄原文),并指出康有为主张效法日本“开制度局而定宪法”的实质。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戊戌变法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沦为二等国家、三等国家,他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说明材料一中“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的内涵。
材料二西方七国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
1951~1960年 |
1961~1970年 |
1971~1980年 |
1981~1987年 |
|
日本 |
8.0 |
10.6 |
4.9 |
3.8 |
美国 |
3.3 |
3.9 |
2.8 |
2.7 |
联邦德国 |
7.3 |
4.6 |
2.8 |
1.5 |
法国 |
4.8 |
5.6 |
3.7 |
1.6 |
英国 |
2.8 |
2.8 |
1.9 |
2.5 |
意大利 |
5.5 |
5.7 |
3.1 |
2.1 |
加拿大 |
4.0 |
5.2 |
4.2 |
3.1 |
——世界银行《世界统计表》
(2)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材料二中运用数字统计表格对历史进行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有何优势?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创办情况表
行业 |
企业名称 |
经营者 |
籍贯 |
面粉、棉纱 |
茂新、福新、申新等公司 |
荣宗敬、荣德生兄弟 |
江苏无锡 |
酿酒 |
张裕酿酒公司 |
张振勋(本为华侨) |
广东大埔 |
此柴 |
鸿生火柴公司 |
刘鸿生 |
浙江南海 |
卷烟 |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 |
简照南、简王创兄弟(华侨) |
广东南海 |
化工 |
永利化学工业公司 |
范旭东 |
湖南湘阴 |
机器制造 |
求新机器制造厂 |
宋志尧 |
上海 |
材料二新中国一五计划成就图(部分)
(1)阅读材料一、二,分别从工业地域分布和部门行业分布角度比较两者的不同。
(2)结合所学知识,选择第(1)问中的其中一个角度把不同的原因写成历史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