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发达国家借助跨国公司,通过向世界各国输出产品、以产品为载体的文化和附加条件的科技手段,在全球推行“软征服”,以达到影响或改变其他国家国民价值观的目的。该材料告诉我们
① 文化与经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
② 世界多极化充满了矛盾和斗争
③ 必须警惕国际交往中的文化霸权主义
④ 跨国公司促进了文化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以及“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警句共同表明了( )
A.事业的成功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
B.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决定着认识、改造世界的实际效果 |
C.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
D.认识世界就能改造世界 |
汉语言文化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和鲜明的时代性。如“另类”这个词,曾经是贬义的,是品格低劣的意思。而在新修订的《新华词典》中,对“另类”的解释则是指一种特别的生活方式,不再有贬低的含义。这说明( )
A.新事物被人们认识、接受需要有一个过程 |
B.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看法 |
C.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
D.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无条件的 |
近年来,各地刮起了一股哄抢文化名人之风:全国呈现出“伏羲东奔西走,黄帝四海为家,诸葛到处都有,尧舜遍地开花,赵云两个户口,李白回不了家……”的混乱局面。这种状况启示我们必须()
A.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
B.坚持古为今用,大力开发利用文化遗产 |
C.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封闭主义 |
D.吸纳传统文化精髓,警惕迷失文化发展方向 |
新旧“二十四孝”内容的对比,说明()
①立足民族传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②不同时代对“孝”文化理解不同
③对“孝”文化既要传承又要发展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A.①③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以来,随着中外贸易的发展,西方国家的某些观念、思想、思维也不知不觉进入到了我们的生活中。这主要说明()
A.我国加快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步伐 | B.经济和文化相互影响 |
C.经济活动必然推动文化的进步 | D.商贸活动具有文化传播的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