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为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表示正常男性,〇表示正常女性,■表示患病男性),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病为白化病,则9号是纯合子的概率为____,10号为患病女孩的概率为____。
(2)若该病为红绿色盲(基因用b表示),则4号可能的基因型为____,7号是纯合子的概率为___。
(3)若8号同时患有白化病(基因用a表示)和红绿色盲(基因用b表示),则5号可能的基因型为_________,6号可能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盐碱地的改良是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途径。科学家研究某种耐盐碱植物时做了两组实验。甲组研究不同浓度NaCl条件下,作物胞间CO2浓度、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等变化,结果如下图1、2、3(检测期间细胞的呼吸强度没有显著变化)。乙组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DA-6在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对作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将作物分为六组,进行100%、70%、50%自然光条件的处理,D、E、F组喷施20mg/L DA-6,12天后,测量叶片相关指标,所得结果如下表:
据图表分析回答:

(1)从图1可知,当NaCl浓度超过___________mmol/L时净光合速率开始显著下降,
从图2和图3分析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合作用产生的糖类(CH2O)中的氧来自于原料中的_____________;在叶肉细胞中C6H12O6被彻底氧化分解产生的CO2中的氧来自于原料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
(3)气孔是CO2等气体进出叶片的通道,气孔导度反映叶片气孔的开放程度。实验结果可知,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气孔导度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ABC三组光合速率的变化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4)Rubiseo是细胞中固定CO2的关键酶,它发挥作用的具体场所是_____________。
(5)从实验结果可以判断,不同光照条件下喷施DA-6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是_______(填促进/抑制/不影响),导致这种影响的原因是DA-6能够提高______________。

Ⅰ.白僵菌高孢粉是国家林业局推广的高效生物杀虫剂之一,应用于多种林木和农作物害虫的防治。白僵菌分生孢子在寄主表皮、气孔或消化道上,遇适宜条件开始萌发,生出芽管。同时产生脂肪酶、蛋白酶、几丁质酶等溶解昆虫的表皮,通过芽管入侵虫体,在虫体内生长繁殖,消耗寄主体内的养分,产生各种毒素,形成大量菌丝和孢子,布满虫体全身。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从自然菌样中筛选较理想的生产用菌种的一般步骤是:采集菌样→富集培养→______→性能测定。白僵菌的菌样应从______中采集。
(2)分离白僵菌菌种的培养基属于______培养基。在配制白僵菌培养基时常加入蔗糖、硫酸铵、硝酸钾等成分,蔗糖属于______(营养物质)。
Ⅱ.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往往是混杂生长的。人们在研究微生物时一般要将它们分离提纯,然后进行数量的测定。下面是对大肠杆菌进行数量测定的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步骤如下:
(1)制备稀释倍数为102、103、104、105、106的系列稀释液。
(2)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样品。
(3)适宜温度下培养。
①为测定大肠杆菌数,在对应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得到以下几种统计结果,正确可信的是()

A.一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3
B.两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2和26,取平均值24
C.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为21、5和52,取平均值26
D.四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1、30、24和25,取平均值25

②一同学在对应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测得平板上菌落数的平均值为23.4,那么每毫升样品中的菌落数是(涂布平板时所用稀释液的体积为0.2 mL)______。
③用这种方法测定密度,实际活菌数量要比测得的数量______。
④某同学在测定大肠杆菌的密度时发现,在培养基上还有其他杂菌的菌落,能否肯定该大肠杆菌的品系被污染了?______。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种群和群落的相关问题:
(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 ,预测某一种群数量的未来发展趋势的主要因素是该种群的 。若往稻田生态系统中同时引入相同数量的两种食草昆虫甲和乙(二者均可适应该地环境)下图中曲线表示甲的种群数量变化情况,试在图中画出乙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2)下图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可能的四种情况(“J”型、Ⅰ、Ⅱ、Ⅲ),其中a点表示外界因素的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某种群数量变化呈现图中“J”型曲线,其种群增长率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因环境阻力而减少的个体数,这种变化可引起种群的 发生改变,从而可导致生物进化。




②若某种群为长江流域生态系统中的野生扬子鳄,当种群数量在a点后的变化曲线为Ⅲ、且种群数量为K2时,对野生扬子鳄种群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

③若某种群为东亚飞蝗,应控制其种群数量为 (K1、K2、0),以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干旱能抑制造成蝗虫患病的一种丝状菌的生长,若a点变化为干旱,则a点后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可能为
(3)如图A、B、C代表不同海拔高度内三个不同自然区域植物的分布状况。在A处阔叶林中,乔木的基部和其他被树冠遮住的地方,有较多苔藓植物生存,而在间隙处或其它光照较充足的地方,则有较多的灌木和草丛,这说明群落具有 结构。影响C处植物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果蝇的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控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长翅果蝇幼虫在25℃条件下培养全部为长翅,但置于37℃条件下培养,会有部分个体发育为残翅。果蝇的红眼(R)对白眼(r)为显性,控制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在25℃条件下,现用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F1的雌果蝇中3/8为红眼长翅。
(1)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为
(2)F1雄果蝇的表现型及比例为。F1红眼长翅雌果蝇中杂合子所占比例约为
(3)某同学为测定一只长翅果蝇(M)为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将M与一只纯合残翅果蝇杂交,将受精卵置于恒温箱中培养。得到F1果蝇既有长翅又有残翅。请利用F1果蝇为实验材料,探究M的基因型和F1幼虫的培养温度。
实验步骤:选择相互交配,将幼虫置于条件下培养,观察、记录F2中果蝇翅的情况。
结果预测与分析:
①若F2,则M的基因型为,F1幼虫的培养温度为
②若F2,则M的基因型为,F1幼虫的培养温度为37℃;
③若F2均有长翅和残翅且比例不是1:3,则M的基因型为Vv,F1幼虫的培养温度为37℃;

根据”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生长素处理插条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和沾蘸法。不论哪一种方法,处理的部位都是插条的基部。
(2)实验中应设置空白对照组,该组应用______________处理插条。
(3)实验中要设计多个实验组进行对比。若对要研究的植物有关情况所知不多,需先设计一组溶液浓度梯度_____________的预实验进行摸索,以确定最适浓度大致范围。
(4)实验中对插条处理的时间长短应一致,同一组实验中所用到的植物材料也应尽可能做到条件相同等等,这些做法的目的是控制实验中的______________,确保其相同。
(5)实验中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对插条的作用效果,可根据处理后插条的__________情况来反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