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2为我国三大自然区分布简图,读图完成问题。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是
①地形 ②气候 ③水文 ④植被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A区与C区的界线是
A.大致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吻合 | B.大致与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吻合 |
C.大致与2000米等高线吻合 | D.大致与一月0℃等温线吻合 |
关于B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本区属于西部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仅次于东部经济地带 |
B.本区交通运输以铁路和内河航运为主 |
C.本区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微弱,原始自然状态保存得比较完整 |
D.本区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很大 |
关于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主要以热量为基础 |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主要以水分为基础 |
C.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主要随海拔的升高而发生变化 |
D.三大自然区存在内部差异均以热量的变化为基础 |
如图表示某产业在亚太地区的转移过程,其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A.玩具制造 | B.汽车工业 | C.石化工业 | D.钢铁工业 |
如图为“数字黄河”的某一示意图,读图分析完成问题。
黄河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与“数字黄河”关系上图反映“数字黄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以用来查阅获得黄河的有关信息 |
B.可以用来指导黄河防汛和水量调度 |
C.对普通老百姓而言,距离较远,价值不大 |
D.“数字黄河”的建设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 |
有关数字地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就是指3S技术的应用 |
B.一个由数据和信息组成的地球 |
C.主要反映现实问题,不能应用于可持续发展 |
D.可以方便地获取信息,模拟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来制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
读GPS手持机界面图,界面上的时间为北京时间。读图回答问题。
此时,持有GPS手持机者所在的地形区为 ( )
A.江汉平原 | B.江淮平原 | C.华北平原 | D.江南丘陵 |
一种物质所产生的自身辐射或对外来辐射所产生的反射和透射,形成了该物质的一种特殊标志——波谱特征。如图显示了松林、草地、红砂岩和泥浆的反射波谱曲线,读图回答问题。红砂岩具有高反射率的波段是
A.红外线 | B.X光 |
C.可见光 | D.紫外线 |
在近红外线波段反射率变化最大的是
A.泥浆 | B.草地 |
C.红砂岩 | D.松林 |
图中显示出直接利用遥感的工作是
A.判断水域状况 | B.预测植被类型 |
C.估算地物面积 | D.判断土地利用类型 |
读图,回答问题。 该地区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最严重的生态问题是
A.水土流失 | B.土地荒漠化 |
C.土壤酸化 | D.水资源遭受污染 |
该地区的农业发展方向应是
A.大力发展瓜果、花卉等创汇农业 |
B.加大科技投入,发展优质长绒棉和彩色棉 |
C.扩大草原面积,大力发展畜牧业 |
D.改良土壤,发展水稻种植业 |
为充分利用资源优势,该地区应重点发展的产业是
A.石化工业 | B.钢铁工业 | C.制糖工业 | D.纺织工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