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重要的手段。下图是初中教材中出现的几个实验装置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上述装置的组合可以制取的气体有 ,写出其中一种气体制备的化学反应原理 。
(2)有的同学认为装置E可以代替装置B、C、D收集气体,欲收集具备下面性质的气体,应如何使用装置E?
比空气重的气体: ___________ ;
收集难溶性气体: 。
(3)装置E还具有其他用途,请举一例说明: 。
二氧化锰中锰元素的化合价是 。在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时,如果忘记了加入二氧化锰,其结果是 。
高锰酸钾是初中常用的一种试剂,它可以和很多物质反应,发生颜色变化。小明和小丽把经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和草酸[H 2C 2O 4]溶液混合,发现刚开始反应时溶液褪色不明显,但不久后褪色速度突然加快。为了探究反应过程中褪色速度加快的原因,小明查到了如下资料:
资料1:2KMnO 4+5H 2C 2O 4+3H 2SO 4=K 2SO 4+2MnSO 4+8H 2O+10CO 2↑
资料2:通常情况下,反应物浓度变大,反应加快;温度越高,反应加快。
(1)根据这些资料,小明提出了两个假设。
假设一:褪色速度突然加快是由反应物浓度变大引起的;
假设二:褪色速度突然加快是由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引起的。
小明经过分析,否定了假设一,理由是 。
(2)小丽针对假设二进行实验探究后,经过思考,又做了如下实验:
把经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等分为两份,分装A、B两试管,同时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等浓度的草酸溶液,并置于同一水浴中。迅速向A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MnSO 4,发现A试管中溶液褪色明显快于B试管。上述实验中,把2支试管置于同一水浴中的目的是 。这一实验基于的假设是 。
石油是经济发展、国防建设的重要资源。从石油炼制的产品中可以获得一系列与甲烷结构相似的化合物,如乙烷[C2H6]、丙烷[C3H8]、丁烷[C4H10]等。
(1)甲烷是一种①无色、无味的气体,②难溶于水,③在1500℃以上的高温下能分解为碳和氢气,④充分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以上叙述中属于甲烷物理性质的是 (选填序号)。
(2)请模仿甲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写出丙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人们常用模型来进行认知,因为这种方式形象直观。如图1是水分子和乙炔分子的模型,如图2是原子核转变的模型
(1)乙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请结合模型判断乙炔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
(2)请画出“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模型图: (碳原子和氧原子的画法参照上述图例)。
(3)图2是 (选填“核裂变”或“核聚变”)的示意图。
据报道,我国已在南海某海域试采可燃冰获得成功,可燃冰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主要是由甲烷(CH4)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可燃物,所以被称为“可燃冰”。
(1)CH4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为 。
(2)已知在相同条件下,1米3CO和1米3CH4所含的分子数目相同,CO、C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CO+O22CO2,CH4+2O2
CO2+2H2O,据此分析,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燃烧1米3的CO与CH4,消耗氧气较多的是 。
(3)有专家指出,“从实现可燃冰试开采成功到大规模开采之路依然遥远,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下列证据中,支持专家观点的有 (可多选)。
A.可燃冰存在于低温与高压环境,稳定性较差,大规模开采时,稍有不慎,海底沉积物会失去稳定,可能引发海底塌方,甚至导致海啸
B.可燃冰是高效、资源量大的优质能源,开采可燃冰对我国能源生产有重要价值
C.可燃冰埋藏在海面下600﹣2000米深,虽然存储总量很大,但分布比较分散,目前开采难度大
D.我国已实现可燃冰全流程试采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形成了国际领先的新型试采工艺
E.可燃冰与煤、石油等能源相比,是绿色清洁能源,具有良好的商业开发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