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4分)
(1)潭中鱼百许头                  (2)乃记之而          
(3)无与为乐者                    (4)相与步于中庭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甲】【乙】两文所表现出的情感虽不尽相同,但都写到了作者的快乐,柳宗元的快乐是因为“  ”,还因为潭中鱼“                 ”;而苏轼的快乐是因为“          ”。
【甲】【乙】两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都写到景物的“影”,它们的作用有何不同?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物破自有时
韩魏公知北都①,有中外亲②献玉盏一只,云耕者入冢而得,表里无纤瑕可指,盖绝宝也!公以百金答之,尤为宝爱。乃开燕③,召漕使显官,特设一桌,覆以恿衣,致玉盏其上,且将用之酌酒,遍劝坐客。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将伏地待罪。公神色不动,笑谓坐客曰:“物破亦自有时。”谓吏将曰:“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公之量,宽大厚重如此。
【注释】①知北都:在北都做知州。②中外亲:中表亲。③开燕:开设宴席。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耕者入冢而得()(2)开燕()(3)玉盏碎()
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你)不是故意的,有什么罪呢? B.不是这个原因,(你)有什么罪呢?
C.(你)不是故意的,何必怪罪你呢? D.不是这个原因,何必怪罪呢?

“吏将伏地待罪”的原因是。(用原文语句回答)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选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余之也久/不能称前时之 B.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星隐曜
C.未识书具/吾求古仁人之心 D.并为其名/是指物作诗立就

翻译句子。(3分)
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文章为什么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的情形而略写他成年后才思衰退的情形?(4分)

附加题
蔡顺少年孤,事母孝。岁荒,粮食不足,顺日拾桑椹,以异器盛之。邻人见而问之。顺曰:“黑者味甘以供母赤者味酸以自食。”邻人悯其孝,以白米牛蹄赠之。
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顺拾桑椹(2)以器盛之
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黑 者 味 甘 以 供 母 赤 者 味 酸 以 自 食
翻译句子。
邻人悯其孝,以白米牛蹄赠之。
你认为蔡顺是个怎样的人?你还能举出两个这样的例子吗?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撒盐空中差可(拟:比拟) B.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
C.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內集:家庭聚会) D.左将军王凝妻也(之:助词,的)

文章开头交代咏雪背景是:。咏雪的直接原因是:。谢道韫对雪的描述是:。(根据原文填空)(3分)
翻译句子。(3分)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下面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公大笑乐”是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
B.文中“儿女”指儿子和女儿。
C.文章结尾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作者赞赏她的才气。
D.本文营造了一种轻松、温馨、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___________,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____ 。”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上文选自《》,它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是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
在文中划横线处填上正确的语句。
解释下列加横线词的意思
人不知而不不习乎不矩曲而枕之
翻译下面句子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你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