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共6分,每小题2分)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每有会意会:体会,领会 |
B.造 饮辄尽造:酿造 |
C.期在必醉期:期望 |
D.环堵萧然萧然:空寂 |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亦不详其姓字安陵君其许寡人 |
B.因以为号焉不足为外人道也 |
C.既醉而退濯清涟而不妖 |
D.黔娄之妻有言能以径寸之木 |
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传记文章。作者故意隐去了五柳先生的家世、生平事迹等一般传记要素。 |
B.五柳先生虽然喜欢读书,但是“不求甚解”,读书时态度不认真,理解不透彻。 |
C.“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
D.本文多用否定句,既突出了五柳先生与世俗的格格不入,也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 |
宋人献玉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①,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②也。”
子罕置诸其里③,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左传·襄公十五年》
(【注释】①玉人:雕琢、加工玉石的工匠。 ②请死:请求免于死难。 ③里:乡里。文中指子罕所居的乡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⑴宋人或得玉⑵故敢献之翻译下列句子
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你认为子罕是怎样的一个人?
《<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⑤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⑥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⑧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1)不亦说乎________ (2)传不习乎________
(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_____(4)曲肱而枕之 ________ 下面句中“而”字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学而时习之 | B.温故而知新 | C.人不知而不愠 | D.择其善者而从之 |
翻译下列句子。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选文中选择一章,结合生活体验谈谈对你的启发。
《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子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⑥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2)不逾矩()
(3)博学而笃志()(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用“/”给以下句子断句。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翻译下列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上述节选的内容对你有帮助吗?请选择其中的一点,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体会。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不知道()⑵虽有嘉肴()
⑶教然后知困()⑷其此之谓乎()翻译下列句子。
⑴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⑵《兑命》曰:“学学半。” 用“//”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停三处)
是 故 学 然 后 知 不 足“人不学,不知道”和“教学相长”各强调了什么?有什么异同点?
(6分)
太祖1克衢州,命王恺总制军民事。时常遇春2屯兵金华,部将扰民,恺械3而挞诸市。遇春让恺,恺曰:“民者国之本,挞一部将而民安,将军所乐闻也。”遇春乃谢恺。民饥疫恺出仓粟以赈全活无算。学校毁,与孔子家庙之在衢者,并新4之。设博士弟子员,士悦服。恺善谋断,尝白5事,未听,却立户外,抵暮不去。太祖出,怪问之,恺谏如初,卒从其议。
(节选自《明史·列传一百七十七 忠义一》)
【注释】1太祖:明创业皇帝庙号。2常遇春:明朝开国名将。3械:缴械。4新:整修一新。5白:下对上的告诉,陈述。 下面方框中的文字出自《古汉语常用词词典》。结合语境,“遇春让恺”中的“让”应解释为(填序号)()
让:1退让、谦让、辞让
2:责备、责怪
3.窃夺
4.骚扰给下列句子断句(断两处)
民饥疫恺出仓粟以赈全活无算。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恺谏如初,卒从其议。本文选自《明史·列传一百七十七 忠义一》,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王恺的忠义体现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