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节选)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而君逆寡人者                   (2)虽千里不敢易也 
(3)天下缟素                       (4)长跪而谢之曰翻译下列句子
(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时.为什么要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
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秦国企图用___________的政治骗局不战而屈人之兵,由此引出唐雎___________一事。“___________”写出了这场外交斗争的结局。结合文章内容,简析作者主要通过什么手法来刻画人物的,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文言文阅读(8分,每小题2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 过,然后能改;困 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 拂士,出则无敌国 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
 【乙】夫学者所以求益①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②长者,轻慢同列③;人疾之④如雠敌,恶之如鸱枭⑤。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选自颜之推《颜氏家训》)
 注释:①求益:求得长进。②凌忽:凌,欺侮;忽,轻视。③同列:同辈。④疾之:怨恨他。⑤鸱枭(chīxiāo):古人认为这是两种恶鸟。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孙叔敖举于海(举:被举用,被选拔) | 
| B.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劳:劳动) | 
| C.曾益其所不能(曾:同 “增”,增加) | 
| D.凌忽长者,轻慢同列(慢:怠慢) | 
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舜发于畎亩之中
| A.恶之如鸱枭 | 
| B.辍耕之垄上 | 
| C.孔子云:“何陋之有?” | 
| D.醉翁之意不在酒 |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孟子采用层层推理的方法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 | 
| B.【甲】文中,孟子通过历史人物的事例阐述了人才要在逆境中造就的道理。 | 
| C.【甲】文中,孟子认为,一个国家没有法家拂士,没有敌国外患,国家就兴盛了。 | 
| D.【乙】文中,作者批评了那些有一点学问就自高自大、目空一切的求学着。 | 
对【乙】文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像这样因为学问而损害自己,还不如不去学习。 | 
| B.像这样因为学问而损害自己,还不如没有学问。 | 
| C.既然自己把学问给损害了,还不如没有学问。 | 
| D.既然这样用学习损害自己,还不如不去学习。 | 
【甲】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程氏爱鸟
 吾昔少年时,所居书室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武阳君1恶杀生,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数年间,皆巢于低枝,其鷇2可俯而窥也。又有桐花凤四五百,翔集其间,此皆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闾里间见之,以为异事。此无他,不忮3之诚,信于异类也。有野老言:鸟雀巢去人太远,则其子有蛇、鼠、狐狸、鸱、鸢之扰。人既不杀,则自近人者,欲免此患也。由是观之,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
 (选自苏轼《东坡杂记》)
 【注释】1.武阳君:苏轼的母亲。2.鷇 kou:初生的小鸟。3.忮zhi:凶狠。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信于异类也()(2)去人太远()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皆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联系上下文,众鸟“皆巢于低枝”的原因是什么?
选文最后“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一句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岳阳楼记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 吾谁与归?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前人之述备矣/众妙毕备 | B.南极潇湘/初极狭 | 
| C.薄暮冥冥/不宜妄自菲薄 | D.而或长烟一空/一食或尽粟一石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选文抒写了“迁客骚人”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一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的感情(根据原文意思填写,4字);二是“,”的因物而喜的感情(用原文句子填写)(每空4字)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先写岳阳楼的雄伟景观,再借景抒发不同的览物之情,卒章显志,点明主旨。 | 
| B.”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是慰勉滕子京,也体现了作者欲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 | 
| C.选文中的“乐”与《醉翁亭记》中的“乐”相同,都是追求与民同乐的理想境界。 | 
| D.选文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由景抒情,由情入议。句式骈散结合,行文富于变化。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义阳朱詹,世居江陵,后出扬都。嗜学,家贫无资,累日不爨,乃时吞纸以实腹。寒无毡被,抱犬而卧。犬亦饥虚,起行盗食。呼之不至,哀声动邻,犹不废业,卒成学士。
 注:①益阳:地名。②后出扬都:后来到了扬都。③累日不爨:连续几天不能生火做饭④实腹:填充肚子。⑤哀声动邻:哀痛的喊声惊动了邻里。⑥犹:仍然。给甲段文字中画线部分加上标点符号。
 至 舍 四 支 僵 劲 不 能 动 媵 人 持 汤 沃 灌 以 衾 拥 覆 久 而 乃 和。解释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1)负箧曳屣(2)以中有足乐者
 (3)乃时吞纸以实腹(4)卒成学士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嗜学,家贫无资。乙文中朱詹异于常人的行为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用原文回答)
甲乙两段文字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曹刿论战(节选)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邹忌)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誉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日:“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过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
 (1)齐师败绩。公将驰之驰:。
 (2)一鼓作气,再而衰再:。
 (3)视其辙乱,望其旗靡靡:。
 (4)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
 (5)虽欲言,无可进者 虽:。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彼竭我盈,故克之。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过者,受下赏。根据选文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2分)《曹刿论战(节选)》第一段,叙述了的经过;《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第一段,邹忌分析了的原因。
曹刿指挥作战,邹忌委婉劝谏,结果怎样? (4分)
 (1)曹刿指挥作战的结果:。
 (2)邹忌委婉劝谏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