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 吾谁与归?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前人之述备矣/众妙毕备 | B.南极潇湘/初极狭 |
C.薄暮冥冥/不宜妄自菲薄 | D.而或长烟一空/一食或尽粟一石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选文抒写了“迁客骚人”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一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 ”的感情(根据原文意思填写,4字);二是“ , ”的因物而喜的感情(用原文句子填写)(每空4字)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先写岳阳楼的雄伟景观,再借景抒发不同的览物之情,卒章显志,点明主旨。 |
B.”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是慰勉滕子京,也体现了作者欲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 |
C.选文中的“乐”与《醉翁亭记》中的“乐”相同,都是追求与民同乐的理想境界。 |
D.选文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由景抒情,由情入议。句式骈散结合,行文富于变化。 |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小题。(11分)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惩山北之塞:(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3)虽我之死:(4)汝之不惠: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1)且焉置土石?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请说说智叟这个人物在文中的作用。
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的期盼。请问实现中国梦需要愚公精神吗?请结合实际谈谈。
秦并赵,北向迎燕。燕王闻之,使人贺秦王。赵王系①之。使者曰:“秦赵为一,天下服矣。燕之所以受命于赵者,为秦也。今臣使秦,而赵系之,是秦赵有郄②。秦赵有郄,天下必不服,而燕不受命矣。且臣之使秦,无妨于赵之伐燕也。”赵王以为然而遣之。
使者见秦王曰:“燕王窃闻秦并赵,燕王使使者贺千金。”秦王曰:“夫燕无道,吾使赵有之,子何贺?”使者曰:“臣闻全赵之时,南邻为秦,北下曲阳为燕,赵广三百里,而与秦相距五十余年矣,所以不能反胜秦者,国小而地无所取。今王使赵北并燕,燕赵同力,必不复受于秦矣。臣窃为王患之。”秦王以为然,起兵而救燕。 (选自《战国策·燕策》,有改动)
[注]①系:拘囚。②郄:同“隙”,嫌隙。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无妨于赵之伐燕也(2)臣窃为王患之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
燕王窃闻秦并赵,燕王使使者贺千金
A.燕王私下听说秦国兼并了赵国,就派遣我带着千金前来祝贺。 |
B.燕王私下听说秦国兼并了赵国,就派出使的人带着千金小姐来祝贺. |
C.燕王暗中听闻秦国联合赵国,为燕王出使的人带着千金小姐来祝贺。 |
D.燕王暗中听闻秦国联合赵国,就派使者带着千金前来祝贺。 |
文中燕使说服秦王的方式和《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说服齐王纳谏的方式有什么主要的不同?
公输 《墨子》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起:出发,动身 |
B.请献十金金:名词,指黄金 |
C.胡不己乎己:停止 |
D.胡不见我于王见:引见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选文一开始即交代子墨子“行十日十夜”去“见公输盘”,其用意是什么?(4分)
宽厚刘宽
刘宽字文饶,弘农华阴人也。宽尝行,有人失牛者,乃就宽车中认之。宽无所言,下驾步归。有顷,认者得牛而送还,叩头谢曰:“惭负长者,随所刑罪。”宽曰:“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州里服其不校。
宽常以为“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吏人有过,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事有功善,推之自下。灾异或见,引躬克责。每行县,止息亭传,辄引学官祭酒及处士诸生执经对讲。见父老慰以农里之言,少年勉以孝悌之训。人感德兴行,日有所化。
注释:齐:治理亭传:乡间客舍。亭,秦汉时乡以下的行政机构。传,古代设于驿站的房舍。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随所刑()罪(2)吏人有过()
(3)灾异或见()(4)引躬()克责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选文中刘宽的“宽厚”体现在哪些事上?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
(1) 又何间焉()(2) 弗敢专也()
(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4)亲戚畔之()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乙文中孟子论述决定战争胜负的三个要素是天时、地利、人和,而决定长勺之战胜负的要素是“人和”,请你从甲文中找出体现这一观点的句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曹刿认为此次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