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解释下面划线的词。
①彼竭我:                      ②有伏焉: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下面各句中划线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公将驰②手指不可屈伸,弗
B.①战长勺②此所谓战胜朝廷
C.①登轼望之②学不思则罔
D.①吾视辙乱②真不知马也

通过对选文的阅读,谈谈你对曹刿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一]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二]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射之,通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栝而羽之,镞而砥砺之其入不益深乎?”子路拜曰:“敬受教。”

(选自《孔子家语》)

注释:①不揉自直:不须人力加工,它就是挺直的。②斩:用刀砍下来。③革:兽皮④栝(guā,箭尾)而羽之:(如果)把箭尾削得尖一点,再在它上面安上羽毛。⑤镞(箭头)而砥砺之:安上箭头,再把它打磨打磨。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不知其旨也(心意)

B.不知其善也(它)

C.岂可及乎(赶上)

D.汝何好乐(音乐)

(2)下列句中加点词与“镞而砥砺之”中“镞”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D.若士必怒……天下缟素

(3)与例句中“相”的含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两项是  

例句:教学相长也

A.刮目相待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伯乐善相马

D.相映成趣

(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下面两个句子在文中各比喻什么?

①南山有竹,不揉自直。

②栝而羽之,镞而砥砺之,其入不益深乎?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龙井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则曰:“以不时至,去矣。”

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秦观《龙井题名记》)

【注释】①辨才:法号元静,曾在灵隐山讲经,与下文的参寥都是苏轼的朋友。②篮舆(yú):竹轿。③天宇开霁:天空晴朗。④雷峰:雷峰塔,位于西湖风景区南岸夕照山上。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月色入户  

②但少闲人  

③以书邀余  

④谒辨才于朝音堂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濯足于惠因涧

尝射于家圃

B.得支径上风篁岭

横柯上蔽

C.殆非人间之境

马之千里者

D.明日乃还

乃不知有汉

(3)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

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

(4)甲、乙两文都写了月夜之景,但写景观察的角度不同,请作具体分析。

阅读【甲】【乙】两篇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选自《史记》)

【乙】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上:指唐太宗。②擢:提升。③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④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⑤布:昭示。⑥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

(1)用“/”划分句子停顿。(划两处)

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肯者死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介胄之士不拜  

②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③陛下忿选人之多诈  

④天下无冤狱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含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胜败乃兵家常事

B.居无何

居功自傲

C.据法应流

据理力争

D.复断之以法

无价之宝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

②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

(5)【甲】【乙】两文塑造的人物,你更欣赏谁?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的理由。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论语》八章

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②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③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已知也。”(《卫灵公》)

④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子张》)

⑤子曰:“君子欲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不亦君子乎?”(《学而》)

⑦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⑧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卫灵公》)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博学而笃志  

②即之也温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3)找出文中与“人不知而不愠”意思相近的一章,说明此章中君子具有怎样的品德?

(4)阅读⑦、⑧章,概括“君子”与“小人”有哪些不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入蜀记(节选)

陆游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注]①祠:供奉鬼神、祖先或先贤的庙堂。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略无阙处  

②虽乘奔御风  

③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或王命急宣

或遇其叱咄

B.其间千二百里

其真无马邪

C.不以疾也

不以物喜

D.春冬之时

乃记之而去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②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4)请用“/”标示出下面语句的停顿之处。(标两处)

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

(5)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甲文中“清荣峻茂”所展现的画面。

(6)甲、乙两文都突出了“山之高”,在原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填写在横线上。

[甲]  

[乙]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