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龙井有辨才①大师,以书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②,则曰:“以不时至,去矣。”
是夕,天宇开霁③,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④,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秦观《龙井题名记》)
【注释】①辨才:法号元静,曾在灵隐山讲经,与下文的参寥都是苏轼的朋友。②篮舆(yú):竹轿。③天宇开霁:天空晴朗。④雷峰:雷峰塔,位于西湖风景区南岸夕照山上。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月色入户
②但少闲人
③以书邀余
④谒辨才于朝音堂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濯足于惠因涧 |
尝射于家圃 |
B.得支径上风篁岭 |
横柯上蔽 |
C.殆非人间之境 |
马之千里者 |
D.明日乃还 |
乃不知有汉 |
(3)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
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
(4)甲、乙两文都写了月夜之景,但写景观察的角度不同,请作具体分析。
比较下列加点词在文言文和日常用语中的意思,选出不同的一项。( )
A.以五十里之地易安陵——完成一笔交易 |
B.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可爱的孩子 |
C.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他的表现真有些莫名其妙 |
D.长烟一空——我们一家人都去旅游了 |
孔子出行,闻有哭声甚悲。子曰:“驱①之驱之,前有贤者。”至,则皋鱼②也。被褐拥镰,哭于路旁。孔子辟车③与之言,曰:“子非有丧,何哭之悲也?”:皋鱼曰:“吾失之三矣!吾少而好学,周游天下,以殁④吾亲,失之一也。高尚⑤吾志,不事庸君,而晚事无成,失之二也。与友厚而中绝之,失之三矣。夫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往而不可追者,年⑥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吾请从此辞⑦矣!”立槁而死。
孔子曰:“弟子识之,足以诫矣!”于是门人辞归养亲者十有三人。
——选自《韩诗外传》
【注释】①驱:快步走。②皋(gāo)鱼:人名,春秋时期人。③辟车:下车。④殁:死亡⑤高尚:清高。⑥年:岁月。⑦辞:离世。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从“周游天下,以殁吾亲”和“门人辞归养亲”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2分)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2. |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课内文言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下列各组句子中,停顿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可/以一战 | B.登轼/而望之 |
C.公问其/故 | D.彼竭/我盈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何以(怎么)战 | B.必以信(实情) |
C.小大之狱( 监狱) | D.虽(虽然)不能察 |
下列各项中,对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一句中足见乡人对“肉食者”和国事的冷漠态度。 |
B.两个“未可”、两个“可以”展现了曹刿卓越的指挥才能,印证了“肉食者鄙”的观点。 |
C.选文第三段采用了顺叙的记叙方法,曹刿从道理上论述了战争取胜的原因。 |
D.本文侧重写论战,突出曹刿“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的主张。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云阳洞北小刚记
赵垣
①自云阳洞口北行四十步,得小港。港之上芳树丛生,凉樾低荫。沿港而西,竹篱映水,古屋参差。时疏雨乍过,新笋解箨①,蔷薇盛开,人语不传。惟闻山鸟唤晴,草蛙鸣动而已。
②村之侧有山,山有石峰如覆钟。垒石其上,若棋居然,俗名棋盘山。其峰盖庆忌塔②,之址也。
③峰之阳不散步,下视悬崖百尺,石壁绕池,壁如玦,池如镜,如奁③初启然。遂徇崖而下,临水坐。坐甫定,忽有声自壁内出,各肖其人之声。同游人相顾错愕。始知陆士云所记小语小隐,疾语疾应,哗然呼啸,答响满野,惊疑景况,语极真也。随山东折,即港之阳。土阜隆然起者为金祝④墓。其庙在港南小流水桥上。
④呜呼,昔年血战之地,今日徒见山高水深,惟留此丛祠,报赛⑤奔走。野老村童,其亦知勤事⑥之酬耶?太息而返。
(选自《晚清文选》,有删改)
【注】①解箨(tuò):脱壳。②庆忌塔:塔名。③奁(lián):古代妇女梳妆用的镜匣。④金祝:宋朝抗金英雄金胜、祝威的合称。金兵攻打杭州时,两人串军民拼死抵抗,因寡不敌众,英勇就义。⑤报赛:祭祀。⑥勤事:尽职。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其亦知勤事之酬耶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自云阳洞口北行四十步()
(2)临水坐()
(3)即港之阳()
(4)太息而返()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其峰盖庆忌塔,之址也。文章第③段分别从、角度写出了小港景色、的特点。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说说这段文字与上文最后一段文字各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