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右图为细胞融合的简略过程,请据图回答:(16分)

(1)若A、B是植物细胞,在细胞融合之前应用_____       __处理,除去______ _;A、B到细胞C的过程中,常用的物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
(2)若A、B是植物细胞,则形成的D细胞还要应用______  ________技术把D培养成植株。
(3)若A、B是动物细胞,一般取自动物胚胎或出生不久的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然后用 _____  __使其分散开来,A、B到C的过程中,常用的不同于植物细胞的手段是_______  ____,所形成的D称为_____________。
(4)若该过程是制备单克隆抗体,A为小鼠B淋巴细胞,那么,在获得此细胞之前,小鼠已被注射了__________,注射后小鼠身体形成了相应的___________能分泌___________。图中B为_______________。
(5)若该过程仍是制备单克隆抗体,在A、B到C的过程中,所形成的C有______种,用来培养的D的细胞应该是_____________。从中选择出它的方法是用_______________进行筛选,获得D后,常用的培养方法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动物细胞工程的常用技术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我国科学家率先完成了家蚕基因组精细图谱的绘制,将13000多个基因定位于家蚕染色体DNA上。家蚕是二倍体生物,含56条染色体,ZZ为雄性,ZW为雌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家蚕的基因组,应研究 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正常情况下,雌蚕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中含有W染色体的数量是 条。
(2)下图为科学家培育出“限性斑纹雌蚕”过程图。图中“变异家蚕”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 。由“变异家蚕”培育出“限性斑纹雌蚕”所采用的育种方法是

(3)在家蚕的一对常染色体上有控制蚕茧颜色的黄色基因(Y)与白色基因(y);在另一对常染色体上有I、i基因,当基因I存在时会抑制黄色基因Y的作用,从而使蚕茧变为白色,而i基因不会抑制黄色基因Y的作用。若基因型为IiYy、iiyy的两个个体交配,产生了足够多的子代,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4)家蚕中D、d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d是隐性致死基因(导致相应基因型的受精卵不能发育,但Zd的配子有活性)。能否选择出相应基因型的雌雄蚕杂交,使后代只有雄性? ,请根据亲代和子代基因型说明理由:

Ⅰ.下图甲表示某雄性动物的细胞分裂图像,其中①~④表示细胞中的染色体;图乙是某同学绘制的相关坐标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所示细胞的名称为 ,对应图乙的 段。
(2)根据图甲推断,此动物正常体细胞最多有 条染色体。
(3)理论上讲,图甲所示细胞分裂结束产生的4个精子,其染色体组成共有 种。
(4)若A、a、B、b分别位于①②③④染色体上,而此细胞分裂结束最终产生了AB、aB、Ab、ab 4种精子,其原因之一是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 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5)图乙中BC段和HI段都发生了核DNA增倍的现象,其原因分别是
Ⅱ.玉米是一种雌雄同株的二倍体(2n=20)植物,玉米子粒的颜色与细胞中的色素有关。当细胞中含有丁色素时呈紫色,含有丙色素时呈红色,无丙和丁时呈白色。与这些色素合成有关的部分酶和基因情况如下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1)玉米是遗传实验的好材料,玉米的杂交过程与豌豆杂交过程相比,不需要 (步骤)。
(2)现有一基因型为AaBbdd的红色子粒植株,开花时发现能产生数量相等的4种配子,由此可知A、a与B、b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该植株自交所结子粒性状及分离比为 ,任取其中一粒白色玉米子粒,为纯合子的概率是
(3)现有一株由紫色子粒长成的玉米植株自交所结子粒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白色∶红色∶紫色=1∶0∶3,则该植株的基因型为
(4)现已查明,B、b与D、d基因均位于10号染色体上,且不发生交叉互换。将一基因型为AABbDd的玉米植株进行测交,如果所结子粒的性状分离比为白色∶红色∶紫色=1∶1∶0,请在下方框中画出基因在染色体上可能的位置关系(只要画出与上述基因相关的染色体,用竖线表示染色体,黑点表示基因的位点,并标上相应的基因)。如果它们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不是如你所画,则测交后植株所结子粒的性状及分离比应为

某中学两个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一些实验研究,请分析作答:
(1)甲组同学为探究不同浓度2,4-D溶液对月季枝条生根的影响,首先按照图一所示步骤配制了一系列浓度梯度的不同浓度2,4-D溶液,然后分组浸泡枝条,适宜条件培养一段时间后,得到实验结果如图二所示。

①由图一分析可知,对5号烧杯中的2,4-D溶液的操作还应 ,该操作体现了 原则。
②由图二可确定促进月季枝条生根的最适2,4-D溶液浓度的范围是 ,实验结果 (填“能”或“不能”)体现两重性。
(2)乙组同学为验证重力作用下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而不是尖端以下部分,利用生长状况相同的完整燕麦胚芽鞘、薄云母片等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①取完整燕麦胚芽鞘均分为三组,编号A、B、C;
②A组尖端中央纵向插入薄云母片,B组在 纵向插入薄云母片,C组不做任何处理;
③将三组燕麦胚芽鞘水平放置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
预测结果:
实验结论:

科学家已经揭示了神经干细胞和前体细胞分化成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机制。胶质细胞承担了支持神经元的一切活动,如提供养料、氧气,保护神经元免受病原体侵染等。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会产生兴奋,被刺激部位膜外兴奋前后的电位变化为
(2)神经元之间会形成突触,上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图中1表示 ,内含物质在兴奋的刺激下会通过 方式从突触前膜释放。
(3)乙酰胆碱与肌细胞膜上受体结合,能引起肌细胞收缩,但正常机体的肌细胞不会持续收缩的原因是
(4)胶质细胞能够保护神经元免受病原体侵染,这是因为其细胞膜外侧具有能够识别相关病原体的 。机体免疫过程需要抗体、淋巴因子和 等免疫活性物质参与,其中淋巴因子由 产生并释放。

Ⅰ.下图表示人体下丘脑参与的部分生理调节过程。请分析回答:

(1)当人体的渗透压 时,图中的物质c(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物质c作用的部位是
(2)若图中物质e能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和发育,物质e的分泌量除了受 激素的调节外,还受 激素的调节。
(3)某患者体内产生一种抗体,该抗体能与物质e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使受体失去相应功能,与正常人相比,该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量
Ⅱ.研究者研究刺激迷走神经、注射不同剂量促胰液素对胰液分泌量的效应,结果如下表。

处理方式
时间、剂量
分泌量
(滴/15 min)
时间、剂量
分泌量
(滴/15 min)
时间、剂量
分泌量
(滴/15 min)
刺激迷走神经
3 min
8
3 min
8
3 min
8
注射促胰液素
1 mg
11
2 mg
37
3 mg
62
刺激迷走神经,同时注射促胰液素
3 min和1 mg
43
3 min和2 mg
88
3 min和3 mg
120

由表中数据可知,单独刺激迷走神经或注射促胰液素与二者同时作用相比, 对胰腺分泌胰液的促进作用更显著,表明调节胰液分泌的两种方式具有 作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