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某流域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气候要素变化(左图)和气候变化对该流域农业生产的影响(右图),回答问题。此流域可能位于我国哪个省级行政区
A.冀 | B.鄂 | C.甘 | D.吉 |
该地区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农作物种植总面积缩小 |
B.玉米种植上限高度升高,种植范围扩大 |
C.春小麦种植向低海拔地区迁移,种植范围缩小 |
D.农作物品种发生明显变化 |
下列关于火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火山由火山口与火山锥两部分组成 |
B.破坏后的火山口呈半封闭状态 |
C.火山锥一般由多次火山喷发形成,上部坡度较缓,下部坡度较大 |
D.火山锥是由火山碎屑物质和喷涌出来的岩浆在流动过程中堆积而成的 |
读某山岳景观示意图(图4—7),完成6~7题。
6.形成图示山岳景观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A.冰川侵蚀作用
B.流水溶蚀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
D.流水沉积作用
7.该山岳景观所分布的我国高原地区具有的特征是()
A.地表形态千沟万壑
B.地表崎岖不平,森林覆盖率高
C.降水较丰富,地表水较丰富
D.地质灾害频繁发生
下列高原是由岩浆活动形成的是( )
A.黄土高原 | B.哥伦比亚高原 | C.青藏高原 | D.云贵高原 |
图4-6为一典型褶曲剖面,读图回答3~-4题.
3.图示褶曲中,岩层的新老关系为( )
A.自西向东由老到新
B.自东向西由老到新
C.自中心向两侧由老到新
D.自中心向两侧由新到老
4.图示山岭是( )
A.沿顶部裂隙侵蚀而成的背斜山
B.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向斜山
C.因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背斜山
D.沿槽部裂隙侵蚀而成的向斜山
根据图4--5,回答l~2题:
1.图中所示的地貌类型是 ( )
A.背斜B.断块山
C.向斜D.风蚀丘陵
2.根据图中的信息判断,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
A.褶皱作用 B.断裂作用
C.风化与风蚀作用作用 D.流水侵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