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四种溶液:①pH=2的CH3COOH溶液;②pH=2的HCl溶液;③pH=12的氨水;④pH=12的NaOH溶液。相同条件下,有关上述溶液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
A.由水电离的c(H+):①=②>③=④ |
B.将②、③两种溶液混合后,若pH=7,则消耗溶液的体积:②>③ |
C.等体积的①、②、④溶液分别与足量铝粉反应,生成H2的量:②最大 |
D.向等体积的四种溶液中分别加入100mL水后,溶液的pH:③>④>①>② |
已知:pAg=-lg{c(Ag+)},KspAgCl=1×10-12如图是向10mLAgNO3溶液中逐渐加入0.1 mol/L的NaCl溶液时,溶液的pAg随着加入NaCl溶液的体积(单位mL)变化的图象(实线)。根据图象所得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提示:KspAgCl>KspAgI)
A.原AgN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1 |
B.图中x点的坐标为(100,6 ) |
C.图中x点表示溶液中Ag+ 被恰好完全沉淀 |
D.把0.1 mol·L-1的NaCl换成0.1 mol·L-1NaI则图象在终点后变为虚线部分 |
PbO2受热分解为+4和+2价的Pb的混合氧化物, +4价的Pb能氧化浓盐酸生成Cl2 ,现将1molPbO2加热分解得到O2 ,再向残余固体中加入过量的浓盐酸得到Cl2 , O2和Cl2物质的量之比为3:2,则残余固体的组成及物质的量之比可能是
A.2:1混合的Pb3O4、PbO | B.1:4:1混合的PbO2、Pb3O4、PbO |
C.1:2混合的PbO2、Pb3O4 | D.1:1:4混合的PbO2、Pb3O4、PbO |
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中,将甲中的液体滴加到乙中,均有气泡出现,根据乙、丙装置中出现的现象得出的结论且正确的是
甲 |
乙 |
丙 |
丙中现象 |
结论 |
|
A |
盐酸 |
石灰石 |
硅酸钠溶液 |
溶液中出现浑浊 |
非金属性: Cl>C>Si |
B |
盐酸 |
FeS |
溴水 |
溶液褪色 |
还原性: Cl->S2- >Br- |
C |
浓盐酸 |
KMnO4 |
KBr溶液 |
无色溶液变为橙色 |
氧化性:KMnO4>Cl2>Br2 |
D |
浓氨水 |
烧碱 |
酚酞溶液 |
溶液变红 |
氨气是一种弱碱 |
为了区别五瓶无色溶液:HCl、AlCl3、Ba(NO3)2,NaCl、Na2CO3,四位同学都没用酒精灯,三位同学另用了试剂,一位同学没有另用任何试剂。其中操作步骤一定最少的是
A.甲另用了酚酞试液 | B.乙另用了NaOH溶液 |
C.丙另用了石蕊试液 | D.丁不另用任何试剂 |
下表中,对陈述I、II的正确性及其有无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选项 |
陈述I |
陈述II |
判断 |
A |
铁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
铁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材料 |
I对;II对;有 |
B |
常温下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
高温下氢气能还原氧化铁生成铁 |
I对;II对;无 |
C |
铁属于过渡金属元素 |
铁和铁的某些化合物可以用作催化剂 |
I错;II对;无 |
D |
铁在空气中表面生成致密氧化膜 |
可用铁罐储存运输浓硫酸、浓硝酸 |
I对;II对;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