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奇谈怪论盛行;"绿领巾"、"蓝校服"、"三色作业本"怪象频出;"天价"补习班泛滥;"虎妈"、"狼爸"家庭教育方式被追捧……
"报班多,作业多,考试多;锻炼少,睡眠少,做家务少"已成为当前我国中小学生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分数至上、拔苗助长现象屡见不鲜。压力与日俱增,学生不堪重负,身心健康受到无情摧残!一位中学生在升旗仪式上大声疾呼:"我们是人,不是机器!"许多教育专家和有识之士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呼吁:"绝不能让孩子伤在起跑线上!"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1)请分析上述现象带来的危害。(两个方面即可)
(2)怎样才能真正杜绝上述现象,请你出谋划策。(三个方面即可)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网络交往时学会自我保护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人生AB剧
父亲说:“儿子,医生说我活到75岁没问题。”儿子听后大哭。父亲问:“怎么啦?别哭啊!”“我还能活15年呢。”儿子听后哭得更厉害。儿子问:“15年后,谁来养活我?”
(1)“儿子”缺乏的是一种什么品质?
(2)“儿子”的这种思想有什么危害
(3)你想对材料中的“儿子”说些什么?

走近生活﹙17分﹚
下列是一些人的想法:

A.我应该成为人人都羡慕的人。
B.我可不能在别人面前出丑。
C.如果让别人知道我有所知,有所不知,就会失去自尊。
D.我必须避免任何错误。

E、我必须高人一等。
F、 我不能回答这个问题,错了怎么办?
(1)请从上述答案中选出自负(﹚自卑﹙﹚﹙3分﹚
(2)请概括出自负自卑的共同点。﹙2分﹚
(3)请分析自负、自卑与自信的关系。﹙6分﹚
(4)培养自信这种心理品质,我们应该怎么做?

材料一:基辛格是驰骋世界的风云人物,中学时因家境困窘,他为自己的前途而感到迷惑,他当时的志向是报考纽约市立大学,学习会计,为将来能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而奋斗。命运的转机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20岁时他应征入伍,因工作出色而接连被提拔。此时的他渴望得到更广泛的知识,并从此立志成为一名政治家。1947年后考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73年就任国务卿,此时的他步入政治生涯的巅峰,成为活跃在国际大舞台上的人物。如果他仅立志于一名会计,世界政坛将是莫大的损失,也许美国的历史将要改写。
材料二:有关学者对智商、环境、学历等条件差不多的年轻人进行了25年的调查。发现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而短期的目标,只有3%的人有清晰长期的目标。那些有着长期目标的人25年后事业有成。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你认为理想和自强有什么关系?
(2)你有缺点和弱点吗?你是怎样看待自己的这些不足的?

材料一:1992年77名日本孩子与30名中国孩子在内蒙古举行草原探险夏令营。是路时,日本孩子背包鼓鼓囊囊,装满食品和野营用具;中国孩子只是装装样子,背包几乎是空的。探险之路才走了一半,中国儿童因将水喝光、干粮吃尽而向别人求援。中国孩子病了,回大本营睡觉;日本孩子病了硬挺着走到目的地。日本家长乘车而去,把鼓励留给发烧的孩子;中国家长在艰难路段把儿子拉上车。
材料二:有一位女士,喜欢上网聊天,经常很晚回家。父母劝她晚上来要频繁外出,要求她在家好好复习功课,可她认为自己长大了,有权利安排自己的时间,故而依然我行我素。有一次在回家的路上,遇到坏人,如果不是有人报警,可能会发生不该发生的事情。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2)你想怎样规劝材料一中的孩子们?
(3)你赞成材料二这名女生的做法吗?为什么?

材料:在全校的演讲比赛中,七年级的三位同学在台下准备着……
小刚想:前面的几个不是忘词就是死记硬背,我们班的其他两位也不如我,冠军一定是我的了!……
小名想:虽有点紧张,他不断地暗示自己不要担心,要相信自己一定会取得好成绩的!……
小亮想:紧张的手都凉了,心想我胆小,声音也小,肯定不行,可大家非要我不锻炼,看别人多优秀,我一定会砸了……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根据他们三个人的心理活动,请你说说谁是真正的自信者,小刚和小亮是什么心理?
他们三位在比赛中的结局会怎样?为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