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养 晦 堂 记
曾国藩
凡民有血气之性,则翘然①而思有以上人。恶卑而就高,恶贫而觊富,恶寂寂而思赫赫之名。此世人之恒情。而凡民之中有君子人者,率常终身幽默,暗然退藏。彼岂与人异性?诚见乎其大,而知众人所争者之不足深较也。
盖《论语》载,齐景公有马千驷,曾不得与首阳饿莩挈论短长矣。余尝即其说推之,自秦汉以来,迄于今日,达官贵人,何可胜数?当其高据势要,雍容进止,自以为材智加人万万。及夫身没观之,彼与当日之厮役贱卒,污行贾竖②,营营而生,草草而死者,无以异也。而其间又有功业文学猎取浮名者,自以为材智加人万万。及夫身没观之,彼与当日之厮役贱卒,污行贾竖,营营而生,草草而死者,亦无以甚异也。然则今日之处高位而获浮名者,自谓辞晦而居显,泰然自处于高明。曾不知其与眼前之厮役贱卒、污行贾竖之营营者行将同归于澌尽,而毫毛无以少异。岂不哀哉!
吾友刘君孟容,湛默而严恭,好道而寡欲。自其壮岁则已泊然而外富贵矣。既而察物观变,又能外乎名誉。于是名其所居曰“养晦堂”,而以书抵国藩为之记。
昔周之末世,庄生闵天下之士湛于势利,汩于毁誉,故为书戒人以暗默自藏,如所称董梧、宜僚、壶子之伦,三致意焉。而扬雄亦称:“炎炎者灭,隆隆者绝。高明之家,鬼瞰其室。”君子之道,自得于中,而外无所求。饥冻不足于事畜而无怨:举世不见知而无闷。自以为晦,天下之至光明也。若夫奔命于烜赫之途,一旦势尽意索,求如寻常穷约之人而不可得,乌睹可谓焜耀者哉?余为备陈所以,盖坚孟容之志;后之君子,亦观省焉。
【注】①翘然:翘,音qiáo,翘然,意气饱满的样子。②厮役贱卒、污行贾竖:现犹称奴仆、差役、贪(坏)官、奸商。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恶贫而觊富觊:希望。 |
B.率常终身幽默幽默:沉寂。 |
C.自以为材智加人万万加:多。 |
D.余为备陈所以备:详尽。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则翘然而思有以上人 | B.彼岂与人异性 缇骑按剑而前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
C.如所称董梧、宜僚、壶子之伦 | D.故为书戒人以暗默自藏 |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提出“凡民有血气之性,则翘然而思有以上人”乃“世人之恒情”,又言及君子的不同作为,在对比叙写中突出了对后者的肯定。 |
B.作者引用扬雄的话,意在说明“湛于势利,汩于毁誉”之人容易被富贵名誉所累,甚至因此而招来毁灭,只有“高明之家”才能获得神灵的护佑。 |
C.文章采用了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阐发了人生不应汲汲于当世之富贵、名誉,而应追求内心的恬淡、安然的哲理。 |
D.本文虽是为养晦堂作记,但作者实是借机发表观点并勉励友人。文章许多关键语句使用了排比、对偶的修辞方法,语言上有参差错落之美。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诚见乎其大,而知众人所争者之不足深较也。
(2)饥冻不足于事畜而无怨;举世不见知而无闷。用“/”给下面的划线部分断句。
噫!习之中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音平慎始。
(刘蓉《习惯说》)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宝 绘 堂 记
宋·苏轼
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耳。刘备之雄才也,而好结髦;嵇康之达也,而好锻炼①;阮孚之放也,而好蜡屐。此岂有声色臭味也哉,而乐之终身不厌。
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钟繇至以此呕血发冢,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皆以儿戏害其国,凶其身。此留意之祸也。
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既而自笑曰:吾薄富贵而厚于书,轻死生而重于画,岂不颠倒错缪失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复好。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于是乎二物者常为吾乐,而不能为吾病。
驸马都尉王君晋卿虽在戚里,而其被服礼义,学问诗书,常与寒士角。平居攘去膏粱,屏远声色,而从事于书画。作宝绘堂于私第之东,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为记。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熙宁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记。(本文有删节)
【注】①锻炼:打铁。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病:祸害 |
B.然去而不复念也去:归去 |
C.常与寒士角角:较量 |
D.以蓄其所有蓄:收藏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皆以儿戏害其国几以捕系死 |
B.轻死生而重于画不患贫而患不安 |
C.然为人取去君为我呼入 |
D.譬之烟云之过眼不知东方之既白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 |
B.凶其身 |
C.吾薄富贵而厚于书 |
D.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构思极具特色。作为记文,作者不从宝绘堂的建筑、景物着眼,而先以论点开篇,直到文末才交代为宝绘堂作记之事,可谓别开生面。 |
B.本文层次清晰,论证严密。先讲道理,再引历史人物正反论证,后又以个人经历佐证,紧扣可“寓意于物”而不可“留意于物”这个中心展开论述。 |
C.本文以散句为主,兼用对偶、排比句式,整散交错,颇具气势;而比喻、用典等方法的运用,使文章言简意赅,文采斐然。 |
D.本文用老子之言,说明五色、五音、五味、田猎等可使人得到感官上的享受,但不能沉溺其中。圣人并未废此四者,也未“发狂”,就是这个道理。 |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贫穷。 |
B.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斯文:行为文雅。 |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博学:学问广博精深。 |
D.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众人:普通人,一般人。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穷发之北,有冥海者 |
B.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
C.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
D.臣欲奉诏奔驰 |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安帝雅闻衡善术学雅:高雅。 |
B.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谏:劝谏。 |
C.适千里者,三月聚粮适:往,到。 |
D.寻蒙国恩,除臣洗马寻:寻求。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程信,字彦实,其先休宁人,洪武中戍河间,因家焉。信举正统七年进士,授吏科给事中。
也先犯京师,信督军守西城。都督孙镗击也先失利,欲入城,信不纳,督军从城上发箭助之。镗战益力,也先遂却。
景泰元年请振畿辅饥民,复河间学官、生徒因用兵罢遣者,皆报可。
明年二月出为山东右参政,督饷辽东。巡抚寇深奏盗粮一石以上者死,又置新斛视旧加大,属信钩考。信立碎之,曰:“奈何纳人于死!”深由是不悦信。
天顺元年,擢信太仆卿。京卫马旧多耗,信定期征之。三营大将言太仆苛急,请改隶兵部。信言:“高皇帝令太仆马数,勿使人知。若隶兵部,马登耗,太仆不得闻。脱有警,马不给,谁任其咎?”帝是之,乃隶太仆如故。
明年,改左佥都御史,巡抚辽东。都指挥夏霖恣不法,佥事胡鼎发其四十罪,信以闻,下霖锦衣狱。门达言信不当代奏,时寇深方掌都察院,修前郤,劾信。征下诏狱,降南京太仆少卿。母忧归。
成化元年起兵部,寻转左。四川戎县山都掌蛮数叛,陷合江等九县。廷议发大军讨之。以襄城伯李瑾充总兵官,进信尚书,提督军务。至永宁,分道进。信与瑾居中节制。转战六日,破寨七百五十余。前后斩首四千五百有奇,俘获无算。录功,进兼大理寺卿,与白圭同莅兵部。信欲有为,而阻于圭,数称疾。
改南京兵部,参赞机务。明年致仕,逾年卒。赠太子少保,谥襄毅。
信征南蛮时,制许便宜从事。迄班师,未尝擅赏戮一人。曰:“刑赏,人主大柄也,不得已而假之人。幸而事集,辄自专,非人臣所宜。”在南京,守备臣欲预钱谷讼狱事,信曰:“守备重臣,所以谨非常也。若此,乃有司职耳。”论者韪之。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信举正统七年进士举:考中。 |
B.又置新斛视旧加大视:比照。 |
C.属信钩考属:隶属。 |
D.论者韪之韪:认为……正确。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程信为官正直的一组是( )
①信不纳,督军从城上发箭助之 ②信立碎之,曰:“奈何纳人于死!”
③京卫马旧多耗,信定期征之 ④信以闻,下霖锦衣狱 ⑤信欲有为,而阻于圭,数称疾 ⑥迄班师,未尝擅赏戮一人
A.①③④ | B.③⑤⑥ | C.①②⑤ | D.②④⑥ |
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程信督战果敢。也先侵犯京城时,程信不让攻击也先失利的都督孙镗撤军进城,而是督率军队从城头上射箭发炮帮助他,没有退路的孙镗越战越勇,击退了也先。 |
B.程信恪尽职守。程信提出的赈济京城附近饥民,恢复河间被罢免学官的官职和被遣送生徒的学业等建议,都得到皇上许可;任太仆卿时,他定期征用马匹,及时掌握马匹的增减情况。 |
C.程信平叛有功。朝廷发大军征讨四川戎县蛮人叛乱,程信与总兵官李瑾居中调度,分路进军,转战六天,破寨七百五十多座,斩杀四千五百多人,俘获无数,平定了叛乱。 |
D.程信能识大体。在南京任上,守备大臣想干预钱粮的管理和诉讼案件,程信认为守备重臣应当非常谨慎,不要越俎代庖,行使主管官吏的职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