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5日中午,两会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问,台湾《中国时报》记者问到“在去年6月份,您提到过的《富春山居图》在台湾展出,不晓得您当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时,温总理回答:我2010年在这里讲了《富春山居图》的故事。“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高兴地得知,这幅分离很久的《富春山居图》终于在台北合璧展出,这反映出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和震撼力。我虽不能至,但心乡往之。我常想,难道几千年的文化恩泽就不能消弭几十年的政治恩怨?”
(1)温总理引用的“虽不能至,但心乡往之”出自 (朝代)司马迁《史记》中表达对 (人名)的敬仰之情。
(2)《富春山居图》是元朝画家黄公望的作品,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画后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前段称《剩山图》,后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段较长称《无用师卷》,后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当你听说《富春山居图》合璧展出,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请你用一段话表达,不多于40个字,必须用一种修辞手法。
人民网观点频道刊出一幅漫画,漫画的标题是“某省某厅局一年1068个会”。根据漫画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1)人民网观点频道刊出这幅漫画的“观点”是什么?请用问句表达。
(2)请赏析漫画的精巧构思。
根据下面的情境,在空格处补写适当的内容。
在一位画家的屋里,有一张非常特别的画,被画家挂在墙壁正当中最为显要的位置上。
那是一张被装裱起来的白纸,在中间偏左的位置,有一块黑渍。
我不明白这块黑渍到底算什么生花妙笔,向画家请教。
画家说:“我的这幅画叫‘快乐’。”
“‘快乐’?我不明白。”
画家说:“中间这块黑渍是痛苦,每个人看到这幅画时,都是只看到这块痛苦的黑渍,却看不到背景里的快乐。我们的生活不就是这样吗? ① 。”
我说:“那就把画中的‘痛苦’去掉吧!”
画家说:“ ② 。”
我明白了,我们的眼里,总是盯着痛苦,而快乐常常是被我们忽视了的一部分。
下面是某高中高三语文学科复习计划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
下面是关于“核电”的评论文章中的一段文字。请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核电有零排放的环保优势,(1) 。在选择支持核电之前,一位环保人士如此纠结。其实,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2) ?汽车与车祸、飞机与空难、摩天大楼与熊熊大火……科技发展提供了便捷,也带来了风险;发展中不同诉求的交织、冲突,(3) 。如何在面临两难时做出权衡,在面对风险时保持理性,在全力提高安全性、可靠性的前提下大力利用新技术,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课题,也正是在与这种“宿命”抗争的过程中,不因噎废食,不一劳永逸,人类才不断创造着新文明,实现着更加全面自由的发展。
下面是中国维和部队的标志,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