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一些地方抓住文化产业发展机遇,发掘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市场动作成功地打造旅游文化品牌。如山西打造的晋商文化品牌名噪一时,浙江宁海创办的"开游节"巧用徐霞客游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徒步旅行者参与,呼和浩特举办的"昭君文化节"因高扬民族团结文化而倍受游人青睐。
随着文化市场不断发展,历史名人、"名人故里"之争日益激烈,一些地方无视历史事实凭空臆造"历史人物"搞旅游开发,把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人物作为"文化名人"来开发,甚至利用文学作品中的负面人物形象举办主题文化活动,但是,这些盲目搞文化旅游的做法。并没有得到消费者和市场的认可。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会出现各地竞相争夺历史名人、"名人故里"的现象。
(2)材料表明,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有的成功有的失败。运用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性相结合的观点对此加以说明。
(3)从弘扬优秀中华文化的角度,就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提出两条建议。
材料一1953年以来,我国的全国人大代表城乡比例从8:1逐渐缩小到4:1。2010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新修改的选举法第一次将这一比例规定为1:1。这表明我国城乡居民选举首次实现 “同票同权”
材料二、我国《信访条例》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打击报复信访人,违反规定的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同时规定:“信访活动的前提必须是依法有序地进行。”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的政治生活知识谈谈城乡选举“同票同权”的政治学依据?
(2)请结合材料二从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遵行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3)信访举报制度是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重要途径,请结合所学知识公民进行民主监督的意义?
材料一:如果问十八大报告中哪一个新词汇最能激起社会各界的共鸣、最受普通群众欢迎,“美丽中国”无疑会首当其冲。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到可感、可知、可评价的“美丽中国”,说明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革新执政理念,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感受。
(1)结合材料一,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说明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依据。
材料二:中国是全球汽车最大消费市场,国际上大量汽车制造商加入中国汽车市场。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我国汽车特别是轿车的价格呈不断下降的趋势,每年的下降幅度达两成左右。同时,汽车企业价格大战此起此伏。
(2)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汽车价格不断下降的原因。
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甲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水构成的”;乙认为,“自然是绝对理念的外化,社会是绝对精神的体现”。
材料二:由于几十年来大规模开发北大荒,致使黑龙江平原生态环境恶化,87亿吨地表水随之流失,湿地面积由上世纪50年代的34000平方公里,减少到目前的4490平方公里。
材料三:2008年9月26日,中国航天员顺利实现太空行走。此外,在2009年至2012年,我国还将发射目标飞行器,实现飞行器空间交会对接,为未来建立永久太空站打下基础。
(1)材料一中甲、乙两人的观点分别属于哪两种哲学阵营?它们的根本分歧是什么?
(2)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二、三是如何体现规律知识的?
材料一:2012年2月3日至4日,温家宝到广东省走访企业、村庄,考察人才市场和海关物流园区,召开座谈会听取建议。温家宝强调,国内经济一些体制上的问题,特别是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需要认真加以解决,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不少,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依然是改革开放。
材料二:广东省为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分析和把握广东文化的优势和劣势,极力成为北京、上海之外的中国文化发展的第三极;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全省文化场馆建设;划拨群众性文化活动专项资金打造一批具有广东特色、岭南风格的文化品牌;在发展自身特色的同时,广泛吸收借鉴兄弟省份、世界先进文化建设经验和优秀成果。
(1)运用社会历史观的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一中所提出的“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依然是改革开放”的理解。(10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实质与核心”的知识,阐述广东如何推进文化强省建设?
材料一:2012年8月26日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2周年纪念日。32年来,深圳人以“牛的无畏把世间旧习俗连根拔起”的拓荒牛精神诠释、丰富、发展了深圳精神。
材料二: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党在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问题上不断探索、深化和完备。十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形成了初步认识;十五大和十六大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十八大又在此基础上又提出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1)、结合材料一,说明以“牛的无畏把世间旧习俗连根拔起”的拓荒牛精神给我们的唯物论启示。
(2)、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党对效率与公平关系认识的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