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王炎德、李新华、程运生、陈双川等9名尿毒症患者因不堪忍受长期的病痛折磨和经济压力,商议欲“安乐死”,让自己平静地离开这个世界,将遗体捐献给医疗单位。他们年龄不一、职业不同、经历各异,但都为尿毒症患者。由于肾功能丧失,他们全靠做血液透析来维持生命,每到透析前,他们都感到极度痛苦,浑身疼痛,恶心呕吐,整夜整夜地失眠。为了减少尿液生成,这几名患者平时再渴也不能喝水,如果忍不住喝了水,心脏就会因为体内水分太多而负担过重引起心衰。对这种生活,他们已不堪忍受。做血液透析时间最长的王先生告诉记者:“日子对我而言,每一天都是漫长而痛苦的。”68岁的程运生说:“我两周就要做三次透析,身体虚弱得无法动弹一步,整日呆在房子里像蹲监狱一样。”认为自己的病拖累家人也是这9名患者欲“安乐死”的一个原因。陕西经贸学院的李新华老师粗略地算了一笔账:最基本的治疗每月也得4400多元,虽然单位和亲戚朋友都给予了一定的支持,但对于家庭来说,负担仍然很重,好多事情都耽误了。正是在这种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下,他们感到活着太痛苦了,觉得不如平静地离开这个世界。
问(1)我们为什么要努力维护自己的生命健康权?
(2)公民行使生命健康权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3)有同学认为,一些身患绝症、饱受疼痛折磨的病人,身处生不如死的困境,如果他们自愿放弃生命、结束痛苦,社会应该支持和帮助他们实现“最后的要求”。你同意这位同学的观点吗?为什么?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初次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草案出现几处修改,如:在原有“严禁刑讯逼供”规定的基础上,增加了“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的规定等。
(1)材料体现了全国人大及常委会行使哪一项职权?
(2)你认为对刑事诉讼法的修改有什么重要意义?
(3)刑事诉讼法是根据什么法律修改的?为什么?(3分)
悠悠梦想变现实(6分)
材料一:世世代代困扰百姓的“衣食之忧”已渐行渐远;小康,这个最早出自《诗经》的梦想,穿越3000年悠悠岁月,正在变为现实。
材料二:十七大报告进一步丰富了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增加了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新要求,第一次提出了生态文明;强调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消耗;更加强调了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等。
(1)古人“衣食无忧”的小康梦想我们已经实现,那么我们的梦想又是什么呢?请描绘建党100周年及建国100周年的情形。(2分)
(2)为实现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小康新要求,我国近年来采取了哪些措施?(2分)
(3)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能为小康做些什么呢?(2分)
小明学习成绩很好,别人向他请教问题,他却不愿意帮助别人,总说:“你自己想去!”有时还骗同学说:“我也不会。”他平时经常叫同学绰号,与同学之间出现点儿问题就大吵大闹。为此,同学们都不喜欢和他交往。小明也感觉到别人不愿意理他,可他却不知道原因。
(1)小明不能获得友情的原因是什么?
(2)小明应该怎样做才能获得友情?
温家宝总理曾深情地说:我们要更加努力工作,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材料一:漫画《收入分配》
(1)右边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这一问题与我国正在构建的和谐社会的哪些目标不相符合?
材料二: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不仅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应该把“蛋糕”分好。
(2)我们把“蛋糕”做大和分好工作的共同出发点是什么?
(3)我们要把“蛋糕”做大的最根本的途径是什么?
(4)结合材料,谈谈在分配方面怎样才能“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材料一:2011年12月2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的专利申请量跃居世界第一,超过美国和日本,因为虽然专利申请量提高了,但并不能说明所申请专利的质量。数据显示,中国专利获批准的比例仍不及美国、日本,以及欧洲一些地方。”
(1)材料一反映出的主要信息是什么?
材料二:部分国家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单位:%)
表格一表格一 |
表格二 |
|||
国家 |
年份 |
大专及以上 |
国家 |
大专及以上 |
中国 |
1982年 |
0.6 |
美国 |
40.4 |
2000年 |
3.6 |
加拿大 |
55.8 |
|
2007年 |
6.2 |
俄罗斯 |
55.5 |
|
(注:数据引自中国政府相关报告) |
(注:数据引自2010年10月美国大学理事会的调查报告) |
(2)表格一中数据的变化与我国实行的那一战略直接相关?比较表格一和表格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信息?
材料三:据统计:目前,我国单位GDP能耗是德国的4.97倍,日本的4.43倍,英国的2.97倍,我国每年的能耗占全球能耗的30%,但国内生产总值只占全球的4%。
(3)材料三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4)材料一和材料二、材料三之间有何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