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杜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1。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2。
1 “歌哭”语出《礼记·檀弓》:“晋献文子成室,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歌哭”言喜庆丧吊,代表了人由生到死的过程。
2春秋时范蠡曾辅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功成之后,为了避免越王的猜忌,乘扁舟归隐于五湖。
首联的“空”指的是什么,“同”指的又是什么?
清代的査慎行评价这首诗的颔联说:“第二联不独写眼前景,含蓄无穷。”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第二联进行赏析。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文后题。
死 水
闻一多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
下列对诗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中“破铜烂铁”,变成了“翡翠”和“桃花”;“剩菜残羹”泛出了“罗绮”和“云霞”;“绝望的死水”成了“绿酒”。诗人善用很美丽的比喻来反衬绝顶的肮脏,来表达其尖锐的讽刺。
B.诗中还表现了死水的声音“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还有歌声“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作者以动衬静,使人想象这里可怕的死一般的沉寂。
C.作者反复强调“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体现了作者的战斗精神。
D.诗歌用语极为讲究,比如:“绿成翡翠”、“锈出几瓣桃花”、“织一层罗绮”、“蒸出些云霞”等,用词绝不重复,且突出了“鲜明”二字。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诗用字富于色彩感,尽管写的是丑恶,却也艳丽鲜明,更反衬出诗中有意造出的病态美在否定现实中的力度和深度。
B.这是格律体新诗的代表作。每句九字,每节四句,排列整齐。一、二、四句押韵,每节一韵,节奏和谐,动听入耳。
C.全诗始于“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终于“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问而不答,增加了引人思考的魅力。
D.诗人以一沟绝望的死水比喻那个粘滞得流不动的、沤得发臭的、完全丧失了生命力的社会现实。

《死水》一诗,充分体现了闻一多诗歌的“三美”主张,请就诗中的“绘画美”作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远和近
顾城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你”与“我”,谁是“看”的主动者?为什么?
答:
人与人之间的“远”,其实是情感上的隔阂;“近”,是情感上的亲密。那么,为什么“我”会猜想“你”在情感上对不同的对象有亲疏之分呢?
答:
这是一首比较典型的朦胧诗,很费猜想,有一位评选家把这首诗理解为爱情诗:表现着爱情还不够巩固的一对青年男女之间彼此的惶恐不安。那么,你眼中的《远与近》是一首什么样的诗歌呢?
答: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赵丽宏
在地图上,经线和纬线,
织成了一张巨大的网;
网住大陆,也网住海洋……
幸好,那并不是真的,
否则,我们只能在网里彷徨。
呵,在我清醒的视野里,
大海,是那样的自由和宽广,
任你遨游,任你飞翔!
网哟,它应掌握在我们手中,
撒出去,为祖国收起宝藏!
填空:
(1)诗歌的开篇,作者面对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织成的“巨大的网”,神思忽动,浮想联翩:由的“网”延伸到的“网”,由的“网”延伸到的“网”。
(2)这篇文章通篇运用了的手法。“为祖国收起宝藏”在全诗末尾,起到了的作用。
读到“我们只能在网里彷徨”这一诗句,你会有哪些联想?
诗歌由“网”而起,又由“网”而落,首尾照应,但又不是简单重复。请简要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雨巷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简要分析第二小节在思想感情上的表达和艺术手法上的运用。
答:
《雨巷》诗首尾两节只有两个字不一样,请具体分析作者采用这种写法的原因及艺术效果。
答:
对《雨巷》这首诗的内容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中的“雨巷”,狭窄破旧,阴暗潮湿,正是“风雨如磐”的社会的缩影。
B.诗中那个“我”,一腔愁绪,满腹哀怨,正是当时被环境憋得透不过气来,但又不断探索着、追求着的知识青年。
C.那梦幻般出现又幽灵一样地消逝的丁香姑娘,就是作者热切追求而实际上又不可能实现的理想。
D.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迷惘感伤、绝望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小题。
欢乐
何其芳
告诉我,欢乐是什么颜色?
像白鸽的羽翅?鹦鹉的红嘴?
欢乐是什么声音?像一声芦笛?
还是从簌簌的松声到潺潺的流水?
是不是可握住的,如温情的手?
可看见的,如亮着爱怜的眼光?
会不会使心灵微微地颤抖,
或者静静地流泪,如同悲伤?
欢乐是怎样来的?从什么地方?
萤火虫一样飞在朦胧的树阴?
香气一样散自蔷薇的花瓣上?
它来时脚上响不响着铃声?
对于欢乐我的心是盲人的目,
但它是不是可爱的,如我的忧郁?
填空:
在这首诗里,诗人从等不同角度,描写了“快乐”。
诗歌用各种具体形象来比喻“欢乐”,让读者把握住“快乐”这种情绪性的东西。请结合诗句对其比喻及其效果作一点具体说明。
诗人自己对这首诗这样解读,欢乐是“静静地流泪,如同悲伤”。你怎样理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