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
张孝祥①湖海倦游客
,江汉有归舟。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徒倚栏干久,缺月挂帘钩。
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欲吊沉累②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回首叫虞舜,杜若满芳洲。
注:①张孝祥:南宋爱国词人。此词是其辞官归隐途经岳阳楼时所作。②沉累:亦作“湘累”,指沉江的屈原。累,无罪被迫而死的人。上片以“徒倚栏干久,缺月挂帘钩”作结,有何作用?
简析下片主要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
登多景楼①【南宋】刘过
壮观东南二百州,景于多处最多愁。
江流千古英雄泪,山掩诸公②富贵羞。
北固怀人频对酒,中原在望莫登楼。
西风战舰成何事,空送年年使客③舟。
【注】①多景楼:位于今江苏镇江北固山上。南宋名将韩世忠等曾在这一带击败金兵。②诸公:指投降派。③使客:求和的使者。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登上多景楼远望,眼前之景雄伟壮阔,但因大宋山河破碎,不禁愁绪满怀,无限感慨。 |
B.颔联写“英雄”壮志难酬的悲愤与“诸公”媚敌求荣的无耻,表达了诗人悲恨交加的思想感情。 |
C.颈联写诗人因怀人在北固山多景楼借酒浇愁,看到广阔的中原地区,内心对收复失地又充满了希望。 |
D.本诗写景的笔墨极简省,重在抒写诗人感慨,沉郁悲壮,其风格与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相近。 |
②尾联“西风战舰成何事,空送年年使客舟”,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1)古人写诗讲究“炼字”,“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一句中哪个字用得最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体会并说出“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并州路
李宣远
秋日并州路,黄榆落故关。
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
帐幕遥临水,牛羊自下山。
征人正垂泪,烽火起云间。
(1)“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一联,描写了什么时间的景象?是从什么角度描写的?
答:
(2)使征人“垂泪”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3分)
答: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白帝1
杜甫
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2尽,恸哭秋原何处村?
1. 此诗歌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其时,安史之乱结束已三年,唐王朝盛世难再。诗人此间流寓夔州,还作过《秋兴》等诗。
2. 诛求:勒索,敲诈。下列对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用民歌的复沓句法写峡江云雨翻腾的奇险景象:登上白帝城楼,只见云气翻滚,从城门中腾涌而出;城下大雨倾盆,使人觉得城还在云雨的上头。 |
B.颔联中“高江”对“急峡”,“古木”对“苍藤”,对偶工稳,铢两悉称;“雷霆”和“日月”各指一物(“日月”为偏义复词),上下相对,形象凝炼而集中。 |
C.颈联写归马在原野里悠闲吃草,人们在家中悠闲度日的恬静场景,传达出诗人的无穷感喟,和前两联急骤的调子形成鲜明对照。 |
D.尾联以典型的悲剧形象,控诉黑暗现实。“何处村”是说辨不清哪个村庄有人在哭,造成一种苍茫的悲剧气氛,实际是说无处没有哭声。 |
诗人怀着怎样的心情,描述了“安史之乱”后底层百姓怎样的生活图景?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