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白帝1
杜甫
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2尽,恸哭秋原何处村?
1. 此诗歌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其时,安史之乱结束已三年,唐王朝盛世难再。诗人此间流寓夔州,还作过《秋兴》等诗。
2. 诛求:勒索,敲诈。下列对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用民歌的复沓句法写峡江云雨翻腾的奇险景象:登上白帝城楼,只见云气翻滚,从城门中腾涌而出;城下大雨倾盆,使人觉得城还在云雨的上头。 |
B.颔联中“高江”对“急峡”,“古木”对“苍藤”,对偶工稳,铢两悉称;“雷霆”和“日月”各指一物(“日月”为偏义复词),上下相对,形象凝炼而集中。 |
C.颈联写归马在原野里悠闲吃草,人们在家中悠闲度日的恬静场景,传达出诗人的无穷感喟,和前两联急骤的调子形成鲜明对照。 |
D.尾联以典型的悲剧形象,控诉黑暗现实。“何处村”是说辨不清哪个村庄有人在哭,造成一种苍茫的悲剧气氛,实际是说无处没有哭声。 |
诗人怀着怎样的心情,描述了“安史之乱”后底层百姓怎样的生活图景?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
月
(唐)杜甫
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
尘匣元开镜,风帘自上钩。
兔应疑鹤发,蟾亦恋貂裘。
斟酌姮娥寡,天寒奈九秋。
注:杜甫晚年滞留夔州(现四川奉节)西阁,此诗就是在那里写的。本诗句写“月”。颔联写了
对诗句的理解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中“吐”字生动地写出月亮初升景象,赋予“山”动态的美。 |
B.“疑鹤发”、“恋貂裘”,既是诗人的推想,又描绘了月之白与月之寒。 |
C.尾联,明写嫦娥孤寂,实则推己及人,表达诗人自况自伤之情。 |
D.深秋月夜,诗人通过所见所感,抒发自己衰老孤寒、凄凉寂寞的境遇。 |
“残夜水明楼”被后世称为“古今绝唱”,试加以赏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
秋日众哲馆对竹
许浑
萧萧凌雪霜,浓翠异三湘。
疏影月移壁,寒声风满堂。
卷帘秋更早,高枕夜偏长。
忽忆秦溪路,万竿今正凉。本诗对仗联有几联?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1 | B.2 | C.3 | D.4 |
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叠词“萧萧”,生动地突显竹子“凌霜”的神韵美。 |
B.“异”字,写众哲馆竹色彩不同于三湘竹的变化美。 |
C.首联写竹傲寒而立,翠绿凌霜,描摹竹林的静态美。 |
D.颔联写风动起寒声,竹影爬墙,描绘竹林的动态美。 |
结合全诗,分析作者在颈联和尾联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
鹊踏枝王鹏运
望远愁多休纵目,步绕珍丛,看笋将成竹。晓露暗垂珠簏簌,芳林一带如新浴。
檐外春山森碧玉,梦里骖鸾,记过清湘曲。自定新弦移雁足,弦声未抵归心促。作者在词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词的下片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做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晚登江楼有怀
唐·李嘉祐
独坐南楼佳兴新,青山绿水共为邻。
爽气遥分隔浦岫,斜光偏照渡江人。
心闲鸥鸟时相近,事简鱼竿私自亲。
只忆帝京不可到,秋琴一弄欲沾巾。
【注】李嘉祐,天宝年间进士,授秘书正字。以罪谪鄱阳,贬为江阴令。歌首联与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并赏析其表达作用。
结合颈联与尾联,理解诗中的“心闲”与“欲沾巾”。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后面的题。
溪居
[唐]柳宗元
久为簪组①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 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 ①簪组:古代官吏的服饰。作者在诗中描写了哪些生活情景?有着怎样的特点?
唐代诗人沈德评价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时说“不怨而怨”。你认同吗?请结合全诗简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