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姬传
【清】侯方域
李姬者名香,母曰贞丽。贞丽有侠气,尝一夜博,输千金立尽。所交接皆当世豪杰,尤与阳羡陈贞慧善也。姬为其养女,亦侠而慧,略知书,能辨别士大夫贤否。张学士溥,夏吏部允彝亟称之。少风调皎爽不群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皆能尽其音节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
雪苑侯生①,己卯来金陵,与相识。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初,皖人阮大铖者,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②,屏居金陵,为清议所斥。阳羡陈贞慧、贵池吴应箕实首其事,持之力。大铖不得已,欲侯生为解之,乃假所善王将军,日载酒食与侯生游。姬曰:“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侯生三问,将军乃屏人述大铖意。姬私语侯生曰:“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其人有高义,闻吴君尤铮铮,今皆与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贱妾耶?”侯生大呼称善,醉而卧。王将军者殊怏怏,因辞去,不复通。
未几,侯生下第。姬置酒桃叶渡,歌琵琶词以送之,曰:“公子才名文藻,雅不减中郎③。中郎学不补行,今琵琶所传词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迈不羁,又失意,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妾亦不复歌矣!”
侯生去后,而故开府④田仰者,以金三百锾⑤,邀姬一见。姬固却之。开府惭且怒,且有以中伤姬。姬叹曰:“田公岂异于阮公乎?吾向之所赞于侯公子者谓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矣!”卒不往。
【注】①雪苑侯生,侯方域,号雪苑。②论城旦,被定罪判刑。一种服苦役的刑罚。③中郎,指东汉蔡邕,曾官中郎。④开府,官名,用称督抚。⑤锾,huán,古代重量单位,亦是货币单位。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乃利其金而赴之利:利用 |
B.公子盍叩之叩:询问 |
C.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昵:亲附 |
D.己卯来金陵,与相识相识:认识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所见岂后于贱妾耶 吾向之所赞于侯公子者谓何
B.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 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
C.乃假所善王将军 将军乃屏人述大钺意
D.屏居金陵,为清议所斥 欲侯生为解之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直接表现李姬“能辨别士大夫贤否”的一项是( )
A.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 |
B.中郎学不补行。 |
C.田公岂异于阮公乎? |
D.开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见。姬固却之。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姬的生母贞丽虽然不善赌博,但生性豪侠,因此所结交的都是当代才华出众的人物。 |
B.李姬责备侯生虽然读遍万卷诗书,但见识还比不上自己这样的妇道人家。侯生听后大为不满,便故意借醉酒卧床不愿相见。 |
C.侯生赴考名落孙山,李姬在桃叶渡设宴饯行,临别时规箴侯生不要因秉性豪爽不受约束,再加上科场失意,就不自爱而玷污自己的品行。 |
D.李姬特别擅长唱《琵琶记》,然而从不轻易唱给别人听,就算是遇见意中人侯生,也只应承唱一遍就再也不唱了。 |
断句与翻译。
(1)用斜线“/”给文中划线文字断句。
少风调皎爽不群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皆能尽其音节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
②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
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文后题目。
(前秦符融为冀州牧)有老姥逼劫于路,喝贼,路人为逐擒之。①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既而还入,融正色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贼遂服罪。②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擒,故知不善走者贼也。《晋书·符融传》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6分,每小题2分)
(1)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
(2)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擒,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青霞先生文集》序
[明]茅坤
青霞沈君,由锦衣经历①上书诋宰执,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罪,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
已而,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会宣、大数告警,而帅府以下束手闭垒,以恣寇之出没,不及飞一镞以相抗。甚且及寇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没者、野行者之馘②以为功。而父之哭其子,妻之哭其夫,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无所控吁。君既上愤疆埸之日弛,而下痛诸将士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数呜咽欷歔,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
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
君既没,而中朝之士虽不敢讼其事,而一时阃寄③ 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又未几,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而君之门人给谏④俞君,于是裒⑤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而其子襄,来请予序之首简。
茅子受读而题之曰: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孔子删《诗》,自《小弁》之怨亲,《巷伯》之刺谗而下,其间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疏之为“雅”,不可胜数。岂皆古之中声也哉?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犹曰“发乎情,止乎礼义”,“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焉耳。
君既没,而海内之荐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呜呼!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其能遗之也乎?予谨识之。至于文词之工不工,及当古作者之旨与否,非所以论君之大者也,予故不著。
(选自《古文观止》)
[注]①经历:掌管文牍的小官。②馘:guó,古代战时割取的所杀敌人的耳朵。③阃寄:指边将领。④给谏:掌管谏诤、弹劾之官。⑤裒:póu,聚集。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诋:痛斥 | B.以恣寇之出没恣:任凭 |
C.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矜:夸耀 | D.至于文词之工不工工:工巧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而父之哭其子②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
B.①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②不赂者以赂者丧 |
C.①其能遗之也乎②其孰能讥之乎 |
D.①于是裒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 ②茅子受读而题之 |
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说明沈青霞是“古之志士之遗”的一组是()
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②数呜咽欷歔,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
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④君既没,而一时阃寄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
⑤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 ⑥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
A.①③⑤ | B.②③④ | C.④⑤⑥ | D.②③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青霞多次以小官身份向皇帝上奏表痛斥宰相严嵩,严嵩恨透了他,最后罗织罪名把他流放到边塞上。 |
B.沈青霞先生敢于直谏,受人尊重,后因反对严嵩专权误国而被陷害致死,他的讽讥时政的诗文也是他招祸的原因之一。 |
C.先生逝世后,他的一个姓俞的学生才收集并整理先生一生著作的诗文若干卷,刻印成书,准备流传它。 |
D.这篇序文,是为沈青霞的文集而作,却是从沈青霞其人写起,作者成功地把握了论文中“知人论世”的原则,因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
(2)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陶元淳,字子师,江苏常熟人。康熙中举博学鸿词,以疾不与试。二十七年,成进士,廷对,论西北赋轻而役重,东南役均而赋重,愿减浮额之粮,罢无益之费。阅者以其言戆,置二甲。三十三年,授广东昌化知县,到官,首定赋役,均粮于米,均役于粮。裁革杂征,相率以力耕为业。县隶琼州,与黎为界,旧设土舍,制其出入,吏得因缘为奸,元淳立撤去。一权量,定法度,黎人便之。城中居人,旧不满百家,至此户口渐蕃。元淳时步行闾里间,周咨疾苦,煦妪如家人。
琼郡处海外,军将多骄横,崖州尤甚。元淳尝署州事,守备黄镇中以非刑杀人,游击余虎纵不问;且贪,索黎人献纳。元淳廉得其状,列款以上。虎私以金贿之不得。造蜚语揭之。总督石琳下琼州总兵会讯,元淳申牍曰:“私揭不应发审,镇臣不应侵官,必挫执法之气,灰任事之心。元淳当弃官以全政体,不能蒲伏武臣,贻州县羞也。”初鞫是狱,镇中令甲士百人佩刀入署,元淳据案怒叱曰:“吾奉命治事,守备敢令甲士劫持,是藐国法也。”镇中气慑,疾挥去,卒定谳,论罪如律。崖人为语曰:“虽有余虎,不敌陶公一怒。”而总督卒因元淳倔强,坐不检验失实,会赦免。复欲于计典黜之,巡抚萧永藻初授事,曰:“吾初下车,便劾廉吏,何以率属?”为言于总督,乃已。
元淳自奉俭约,在官惟日供韭一束。喜接诸生,讲论至夜分不倦。屡乞病未果,竟以劳卒于官。昌化额田四百余顷,半沦于海,赋不及二千,浮粮居三之一,民重困。元淳为浮粮考,屡请于上官,乞豁除,无应者。乾隆三年,元淳子正靖官御史,疏以入告,竟获谕旨免焉。
注:计典,指古代对官吏三年政绩进行考核的大计之典
(选自《清史稿·列传第二百六十三》)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博学鸿词,以疾不与试与:参加 |
B.一权量。定法度一:统一 |
C.卒定谳,论罪如律论:议论 |
D.坐不检验失实,会赦免坐:犯了……罪 |
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陶元淳关心民生疾苦的一组是()
①愿减浮额之粮,罢无益之费②时步行闾里间,周咨疾苦
③当弃官以全政体,不能蒲伏武臣④虽有余虎,不敌陶公一怒
⑤为浮粮考,屡请于上官,乞豁除⑥疏以入告,竟获谕旨免焉
A.①②⑤ | B.③④⑥ | C.①②⑥ | D.③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元淳爱民如子,关心民生疾苦。初任昌化知县时,厘定赋役,裁减额外的赋税,减轻了百姓负担,使百姓“相率以力耕为业”,发展了当地农业生产,城中人口得以增多。 |
B.陶元淳为官刚正。不怕得罪上司。在代理崖州事务时,守备黄镇中违法杀人,陶元淳依法审案被诬陷,总督下令让琼州总兵“会讯”。陶元淳得知后上书申辩,总督终因陶元淳的倔强而赦免了他。 |
C.陶元淳一身正气,不惧威胁。在他初审黄镇中违法杀人的案子时,黄镇中命令披甲操刀的士兵冲入衙门以武力相威逼,陶元淳全无惧色,厉声怒斥,黄镇中“气慑”而退。 |
D.陶元淳厉行节约,生活俭朴,为官时平日所吃,只是“韭一束”;他喜欢与读书人交往,常常与他们讨论问题到三更半夜也不知疲倦。他多次因病请求辞官而不得允许,终因积劳成疾而病故于任上。 |
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元淳廉得其状,列款以上。虎私以金贿之不得。造蜚语揭之。
(2)复欲于计典黜之,巡抚萧永藻初授事,曰:“吾初下车,便劾廉吏,何以率属?”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既:既然
②敢以烦执事 敢:怎敢、不敢
③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使者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陪:陪伴
⑤且君尝为晋君赐矣为:因为
⑥既东封郑封:封赏
⑦若不阙秦阙:侵损、削减
⑧唯君图之唯:希望
A.①③⑤⑦ | B.②③④⑤ | C.③④⑥⑧ | D.②③⑦⑧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夫晋,何厌之有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
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斯人,吾谁与归 |
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
D.因人之力而敝之因击沛公于坐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分类全正确的一项是()
①越国以鄙远
②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③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④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⑤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⑥此亡秦之续耳
⑦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
⑧项伯杀人,臣活之
A.①③│②④│⑤⑧│⑥│⑦ | B.②③│④⑥│①⑤│⑦⑧ |
C.③⑦│②④⑥│⑤│⑧│① | D.①③⑥│②④⑦│⑤⑧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王缙,字夏卿,本太原祁人,后客河中。少好学,与兄维俱以名闻。举草泽、文辞清丽科上第,历侍御史、武部员外郎。禄山乱,擢太原少尹,佐李光弼,以功加刑部侍郎,迁兵部。太原将王无纵、张奉璋恃功,以缙儒者易之,不如律令,缙斩以徇,诸将股栗。再岁还,以本官复知政事。时元载专朝,天子拱手,缙曲意附离,无敢忤。又恃才多所狎侮,虽载亦疾其凌靳也。京兆尹黎干论事执,载恶之,缙折干曰:“尹,鄙贱之人,安晓朝廷事?”缙素奉佛,不茹荤食肉,晚节尤谨。妻死,以道政里第为佛祠,诸道节度、观察使来朝,必邀至其所,讽令出财佐营作。初,代宗喜祠祀,而未重浮屠法,每从容问所以然,缙与元载盛陈福业报应,帝意向之。由是禁中祀佛,讽呗斋薰,号“内道场”,引内沙门日百馀,馔供珍滋,出入乘厩马,度支具禀给。或夷狄入寇,必合众沙门诵《护国仁王经》为禳厌,幸其去,则横加赐与,不知纪极。京戡上田美产,多归浮屠。虽藏奸宿乱踵相逮,而帝终不悟,诏天下官司不得棰辱僧尼。初,五台山祠铸铜为瓦,金涂之,费亿万计。缙给中书符,遣浮屠数十辈行州县,敛丐赀货。缙为上言:“国家庆祚灵长,福报所冯,虽时多难,无足道者。禄山、思明毒乱方煽,而皆有子祸,西戎内寇,未及击辄去,非人事也。”故帝信愈笃。群臣承风,皆言生死报应,故人事置而不修。大历政刑,日以堙陵,由缙与元载倡之也。性贫冒,纵亲戚僧尼招纳财贿,锱铢相较,若市贾然。及败,刘晏等鞫其罪,同载论死,晏曰:“重刑再覆,有国常典,况大臣乎!法有首从,不容俱死。”于是以闻,上悯其耄,不加刑,乃贬括州刺史。建中二年死,年八十二。
(节选自《新唐书·王缙传》)
【注释】①凌靳:línglìn冒犯戏弄;②堙陵:yīnlíng犹度置,败落。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太原祁人,后客河中客:客居。 |
B.举草泽、文辞清丽科上第举:推选。 |
C.历侍御史、武部员外郎历:历任。 |
D.以缙儒者易之易:轻视。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王缙“性贪冒”的一组是
①讽令出财佐营作②馔供珍滋,出入乘厩马
③京畿上田美产④五台山祠铸铜为瓦,金涂之,费亿万计
⑤遣浮屠数十辈行州县,敛丐赀货⑥锱铢相较
A.①⑤⑥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②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缙自幼好学,和兄长王维都很有名声。“安史之乱”时,王缙协助李光弼守太原,颇有功绩,加任刑部侍郎。 |
B.在太原少尹任上,王缙整肃纪律,将恃功自居不受约束的太原将王无纵、张奉璋等以军法处斩,全军将校再不敢居功自傲或玩忽职守。 |
C.王缙是虔诚的佛教徒,不吃肉食荤。妻子死后,他把宅邸改为佛寺。他和朝臣大谈福业报应,使原先喜好立祠祭神的皇帝都有意向佛了。 |
D.王缙使代宗笃信佛教,并深信只要如此,唐朝即便一时遭受什么灾难也能免于覆亡。群臣顺奉这种风气,都不理人事而大谈生死报应,政令刑罚日益废置。 |
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元载专朝,天子拱手,缙曲意附离,无敢忤。
(2)重刑再覆,有国常典,况大臣乎!法有首从,不容俱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