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涉及人们的情感记忆、思维习惯、精神感悟,涉及人们的历史认知、观念认同、理想追求。这些都需要时间的淘洗、实践的锤炼、长期的孕育。文化建设是在精神领域搞建设,与盖大楼、修高速公路不一样,不是三年五年能见效的,如果没有长期的积累,就不可能有大的飞跃。历史上有影响的文化经典名篇、文化大家大师,都是在人类文化长期积淀和接力推进中问世和诞生的,不是一朝一夕能出现的。推进文化建设,既要有紧迫感,也要看到长期性,有足够的耐心和坚持,做到重在建设、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久久为动,绝不能心浮气燥、急功近利,更不能用暴风骤雨、搞运动的方式来进行。
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说明我们应当如何辩证地看待文化建设。
2015年1月15日,某市自来水公司供水价格和市中心城区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定价方案听证会召开,来自不同行业的18名代表对水价及污水处理费调整发表了各自的看法。结果显示,18名代表均对供水价格调整表示认可,但有15名代表认为,居民生活用水价格由现行的0.80元/吨调整为1.15元/吨,44%的调整幅度过高。部分代表认为居民生活用水的污水处理费不应提高。同时,代表发言还提议改善用水水质和加大污水处理力度。
(1)假如你是听证会的组织者,请写出你准备邀请哪些方面的代表。(至少邀请四方代表)
(2)假如你是接受应邀的人,结合材料,请列出你发言的观点。(至少2个观点)
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所占比例首次超过半数达到51.27%,大量农民进入城市城市生活。继农民工当选人大代表之后,民政部又于2012年初公布《关于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社区的意见》。《意见》明确规定,符合资格条件的农民工可以参加所在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的选举和管理,这为农民工参与城市基层民主生活提供了重要保障。
(1)在我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的性质是什么?
(2)国家鼓励农民工参与城市基层民主生活有何现实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农民画以中国各地民俗为养分,以农民自身生活为源泉,充分体现了农民画家“画天、画地、画自己”的绘画特点,具有原创、粗放、抽象的艺术特征,是勾勒生命之美、生态之美、生活之美的中国绘画艺术.目前在中国2800多个区县中有68万个乡村,数百万农民绘画艺术家。农民画的发展和壮大,充分说明“人民需要艺术,艺术家更需要人民滋养”。
材料二:陕西户县是我国农民画发源地之一。为做大做强农民画品牌,该县不断创
新模式,扩大农民画的影响:开发农民画产业,与农家乐旅游结合起来,打造旅游新亮点;开展农民画新壁画运动,先后为全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绘制壁画200001多平方采;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0余幅公益广告宣传作品在全国的l 00多个大中型城市传播展示;加强对外交流,28名作者35次到日本、法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行访问讲学,三幅户县农民画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的电子显示屏展播。
(1)结合材料一,运用“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说明“人民需要艺术,艺术家更需要人民滋养”。
(2)结合材料二,请从“文化与社会”的角度,说明我国加强文化品牌建设的意义。
(3)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就“促进中国文化品牌走向世界”提两条建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创业创新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话题,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材料一:我国高度重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去年以来李克强总理多次对大众创新创业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强力推进改革,让每个有创业愿望的人椰拥有自主创业的空间,让创新创造的血液在全社会自由流动,释放民智民力,增进大众福祉。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他再次提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表格:今年以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清单(部分)
1月7日 |
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规范和改进行政审批的措施,促进行政权力法治化, 营造便利创业创新的营商环境,激发社会活力和创造力。 |
2月6日 |
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改革政府投资管理方式和转变职能,便利投资创业、规范市场秩序。 |
2月25日 |
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减税降费措施,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和创业创新。 |
3月11日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 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
材料二:中关村是中国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田,是科技创新的代名词。这里有联想、
京东、小米、百度、清华控股等一批领军企业;有日益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包括27家创新型孵化器、110多家社会组织;有“勇于创新,不惧风险,志在领先”的精神和“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风气,无数有梦想的人聚集在中关村的旗帜下……这个号称。中国硅谷”的地方,通过改革释放出创新创业的活力。
(1)结合材料一,指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经济意义;结合表格,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政府在推进创业创新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中关村的发展建设对我国实施创新发展战略的启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梅葆玖是中国京剧大师梅兰芳之子,梅派艺术的传承人。
2014年11月,在第七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上,由他担任艺术指导的参演曲目《梅兰霓裳》在天津海河剧院上演。该剧由中国戏曲学院出品,在保留梅兰芳大师经典唱段的基础上,运用三维虚拟影像等多媒体手段,将梅派名剧《太真外传》以创新形式再现。
三维影像技术的使用,虚实结合,很漂亮,也很时尚,但又不失传统。从现场观众的反映来看,这个戏的创新是成功的。演员的表演和这些科技手段的配合也很协调,把梅派的“端庄大气”很好地展现了出来。用最先进的技术手段做了最传统的民族文化。
“我父亲活着的时候一直不忘继承,学了很多戏。正因为有这些戏做基础,他才能在京剧这条大路上一直不断创新。”梅葆玖说,在创新的道路上,一切现代手段都是为正统京剧服务的,京剧的“根”是不能变的,华丽服装、舞台景致、立体音效、三维影像,这些都可以用上,但都得为京剧的主题内容服务,不能让这些手段把京剧的内容淹没了。“京剧不论如何创新,它都要姓‘京’,不能姓‘歌剧’‘芭蕾’,否则京剧就走样了。”
(1)结合材料,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角度,说明京剧《梅兰霓裳》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
(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特殊性的知识,分析“京剧不论如何创新,它都要姓‘京’,不能姓‘歌剧’‘芭蕾’,否则京剧就走样了”的合理性。
(3)结合材料,从辩证否定观的角度,说明梅派名剧《太真外传》以创新形式再现对艺术创作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