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2012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举行记者会,温家宝总理在回答记者关于台湾问题的提问时说道:“我想起了台湾割让以后,台中有一位诗人叫林朝崧,他曾经写过一句诗,叫‘情天再补虽无术,缺月重圆会有时,。我相信,只要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努力,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的大业一定能够实现,这是整个中
国人的骄傲。”
材料二 在两岸旅游、经贸往来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据凤凰网报道,有中国十大传世名画美名、由元朝画家黄公望绘制的《富春山居图》,在300年前被一分为二,其中的一半被收藏在浙江博物馆,称之为《剩山图》,另一半则被收藏在台北故宫,在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行政总裁刘长乐居中斡旋努力之下,浙江的《剩山图》将于2012年6月到台湾合璧展出。
(1)材料一中,“台湾割让”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2)在中国近代史上,台湾与大陆曾经有过一次“月缺重圆”时,请你写出这次“月缺重圆”实现的时间和原因。
(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国家的统一问题。目前党和政府对待台湾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4)材料二反映了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中日建交 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民族独立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根据所学知识,
回答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填空。

梦想
重大探索
代表人物
影响
自强求富梦
A
李鸿章
开启了近代化进程
变法强国梦
戊戌变法
B
有利于社会进步
民主共和梦
辛亥革命
孙中山
C
D梦
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
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

A( ) B( )
C( )D( )
(2)上述表格所列事件反映了共同的主题,请你为这个主题拟一个恰当的名称。
(3)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争史。重温这段历史,你有何感悟?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禁烟的消息传到英国,英国上下大为震动。……英国女王决定对中国发动一场“贸易战争”。……一纸战败条约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社会。
一一摘自《中国近代史史料专辑》(卷49)
材料二清政府派李鸿章到日本马关,与日本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举行谈判。日本诱逼李鸿章在早已拟定的条约文本上签字,蛮横地表示“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清政府被迫全部接受了日方提出的条件。
材料三中国赔偿白银4.5亿两;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1)材料中的“贸易战争”具体指的是什么战争?“一纸战败条约”是如何“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社会”的?
(2)某些西方历史学家称这场战争是“通商战争”,认为这场战争是英国力图维护正常贸易而进行的。你赞成这种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3)材料反映的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签订的情况?该条约中对中国民族工业影响较大的内容是什么?
(4)材料三条约的签订,有何影响?

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  ……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那德谈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 两位先生,……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1)依据材料一的四幅图文材料,分别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名称。
(2)图三人物领导了一次伟大的运动,这次运动(革命)的指导思想什么?
(3)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等人“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这代表了哪一阶级的要求?
(4)材料三中的“德、赛两先生”是指什么?回顾这场运动,你觉得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应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

1840年,英国用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着列强侵略的不断加深,中国社会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努力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据此请回答。
(1)“1840年,英国用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这是指哪一场战争?这一场战争之后中国被迫签订了哪一个不平等条约?
(2)“流落天涯四月天,尊前相对泪涓涓。师亡黄海中原乱,约到马关故土捐。”这首诗是对哪一屈辱条约的描述?通过这个不平等条约,我们丧失了哪一块国土?
(3)西方列强的哪次侵华战争使得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4)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血泪史,近代中国的屈辱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图一反映了商鞅变法哪一举措? 图二秦灭六国有何历史意义?图一与图二事件有何联系?
(2)分别写出图三中①和②职位名称。地方制度③指的是什么制度? 图四中的“对策”指的是什么事件?
(3)联系秦始皇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边疆等方面活动,用最简洁语言评价秦始皇的功过。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