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精神--文化建设的精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的建立并没有带来和平、秩序和统一;相反,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君主复辟运动、军阀割据,以及外国帝国主义势力加剧。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和人民。
--《中国的奋斗(第6版)》(徐中约著)
(1)为了"革新国家",以陈独秀等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掀起了什么运动?(1分)在这场运动中,他们高举哪两面大旗来"唤醒国家和人民"?
材料二
(2)材料中共产党的通电和蒋介石的讲话出现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之下?从这些话语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材料三 深圳在建设特区的过程中,连续创造几个"全国第一",闯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深圳特区最早"出租土地";最早"预售商品房";第一个推出工程"招标投标"方案;最早建立"劳务市场"、"原材料市场",还有人们早已陌生或知之甚少的"金融市场"、"期货市场"、"信息市场"、"人才市场",等等。
(3)深圳创造"全国第一"靠的是什么精神?据所学知识,说说经济特区在对外开放格局中的地位及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4)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强国"战略,强调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你认为当今我国社会最需要弘扬什么精神7
八年级1班同学以“国共关系及其历史启示”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1)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经有过两次合作,这两次合作分别取得了什么成果?
(2)两次分别与谁的国民党合作
(3)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两次分裂,这两次分裂造成了什么相同的后果?
(4)通过以上探究,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侯中央处理。
——蒋介石致张学良密电
请回答:
(1)材料反映了蒋介石的什么态度?
(2)“沈阳日军行动”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日军发动这一事件的导火线是什么?这一事件导致了什么样的结果?
阅读下列材料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岸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请回答:
(1)这首诗描述的是中国革命史上哪一重大事件?
(2)此事件的艰苦历程中,中共中央召开了一次具有生死攸关转折意义的重大会议,请说出这次会议的名称
(3)诗中反映红军克服了哪些艰难险阻,请写出2个
(4)此事件给后人留下了一种伟大的精神,这种精神称为什么?
读材料并简答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共产主义”。
请回答:
(1)这次会议的全称是什么?
(2)这次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什么?
(3)党在当前的任务是什么?
(4)中国共产党成立有什么伟大意义?
如图是20世纪30年代《西北文化日报》报导的一则消息,
请回答:
(1)此消息报导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此事件的策划者是谁?他们策划此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3)此事件的结果如何?有何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