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沉浮欧洲--世界关注的焦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不仅建立在欧洲工业革命和科学革命的基础上,也建立在欧洲政治革命的基础上……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丈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随着权力的史无前例的集中,欧亚大陆的一个半岛(西欧)已成为世界的中心。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表明近代欧洲处于怎样的国际地位?据材料分析欧洲居此地位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 战争结束时,德、意、日战败国几乎成了一片废墟,国内经济百废待举;美、法等战胜国"赢得了战争,输尽了财富",实力大为削弱……(战后)欧洲传统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沦为二、三流国家。美、苏以欧洲为主战场的"冷战",更使欧洲人民终于意识到再也不能发生欧洲人打欧洲人的战争了。
--岳麓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Ⅱ)》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促使欧洲人产生"再也不能发生欧洲人打欧洲人的战争"这一意识的因素是什么?为实现这一梦想,欧洲人有何重大举措?
材料三 下表 【表中西欧六国为: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均为欧共体(欧盟)成员

--数据采编自【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统计》
(3)据表分析,1952--1999年西欧六国经济呈现出了怎样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一趋势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下面漫画反映了当前欧盟正面临发展困惑,请你为欧盟摆脱困境出谋划策。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方式和特点 琅城起义和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姿,自强之本。……洋机器与耕织、刷织……
——李鸿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
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李鸿章创办的近代企业(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各1个),
(2)这场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3)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等人“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这代表了哪一阶级的要求?(1分)
(4)材料三中的“德、赛两先生”是指什么?为宣传“德、赛两先生”,陈独秀等人发起什么运动?
(5)这场运动有什么历史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一英国炮轰广东海面图片二黄海激战图片三八国联军在天津大沽口登陆
材料二:17世纪后期到18世纪末是中国清代的鼎盛时期,史称“康乾盛世”。那个时期中国的工业产品居世界前列。但正是在这个时候,欧洲诸国先后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后来居上。而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对这一历史性的变革却茫然无知,仍沉迷于盲目自大中,视西方科学技术为“奇技淫巧”。“康乾盛世”之后的100年,中国的发展大大的落后了,国际地位急剧衰落,沦为半殖民地,倍受列强欺侮。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7年11月19日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
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分别对应近代史上列强发动的三次侵华战争。写出这三次战争并阐述它们对中国近代社会造成的影响。
(2)19世纪末期中国民族矛盾空前尖锐,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请写出这一历史时期反抗外来侵略的事例两例。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

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
(2)根据图1、图2 ,分别指出1919年6月3日前后,五四运动的重心城市和斗争主力发生了哪些变化?
(3)假如你生活在1919年的北京,你是否会加入五四运动的队伍之中?请用一、二句话说明理由。
(4)在五四运动的革命洪流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何时何地?
(5)五四运动过去的九十年来,“五四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请你谈谈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二:秦朝的赋税很重,农民要将收获的三分之二以上缴纳给国家。每年在外服役者不下三百多万人,繁重的傜役,迫使成千上万的人脱离农业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
材料三:秦朝的刑法残酷,单是死刑就有车死等十多种,而且一人有罪,家族和邻居都要受到牵连。人民动不动就要受到严刑的处治。
材料四: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秦王”指谁?“六合”指的是哪六国?
(2)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3)材料四这句话是谁说的?他讲这句话是为什么?此人后来有什么壮举?
(4)材料二、三与材料四之间有没有联系?为什么?
(5)对于秦朝的建立者秦始皇的评价,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他是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有人认为他是一个暴君。你的评价如何?(友情提醒:从功过两方面回答。)

材料一: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商鞅舌战守旧群臣

(1)材料一是哪位政治家说的?这句话反映了哪家学派的思想?
(2)商鞅当时在哪国变法,指出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3)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