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这首诗勾画了一幅恬静、平和的水乡春景图。诗人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临水的村庄、疏落的篱笆、 ▲ 等景物,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使人感受到水乡宁静、优美的景色和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整首诗表现出的诗人的心情是 ▲ 。
三、四句中“疑”“急”二字,描绘出一个怎样的农村儿童形象? ▲
阅读杜甫的《水槛遣心①》,回答问题。
去郭轩楹敞②,无村眺望赊③。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注释】①写作此诗时诗人已定居成都浣花溪畔,经营草堂。水槛:指水亭之栏杆。②去郭:远离城郭。轩楹:草堂的建筑物。轩:长廊。楹:柱子。③赊:长,远。请说出颔联中“出”或“斜”的妙处。
请说说“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的表达作用。
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田园乐
唐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根据一、二两句,将诗歌中的美景加以描绘。
(2分)“莺啼山客犹眠”一句写的极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请作简要赏析。(3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5分)
桃 花 溪张旭
隐隐飞桥①隔野烟, 石矶②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 洞③在清溪何处边?
注:①飞桥:高桥 ②石矶:河流中露出的石堆 ③洞:指《桃花源记》中武陵人找到的洞口诗首句“隐隐飞桥隔野烟”写出了桃花溪怎样的特点?
诗的三、四句含蓄隽永,请具体赏析。
古诗理解与赏析,完成下面题目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对下列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B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C十五夜:元霄节的晚上。
D栖:鸟停在树上。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使人不由联想起李白的《静夜思》中的名句“,,”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
品读《十五夜望月》一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庭地白树栖鸦”一句中“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练,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B“冷露无声湿桂花”这句话暗写诗人望月,是全篇点题之笔,意境显得悠远,耐人寻思。
C“今夜月明人尽望”这一句明点望月,而且推已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引出了入骨的相思。
D“不知秋思落谁家”一句中,“秋思落谁家”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其中一个“落”字,新颖妥帖,它给人以静的形象的感觉。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几题。(6分)
夜上受降城①闻笛
【唐】李益
回乐烽②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③,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解】①受降城:回乐县的别称。②回乐烽:唐代有回乐县,灵州治所,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回乐烽即当地烽火台。③芦管:笛子。整首诗抒发了“征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具有怎样的意境?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