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环保小组为探究"废旧电池对水质的影响及防治",开展了以下研究活动。
(一)查阅资料
资料一:废旧电池丢弃到自然界腐烂后,因含汞、铅、铜等有害物质造成水质污染。
资料二:满江红为常见的水生旋类植物,在美化水体景观、净化水质、保持河道生态平衡
方面有显著功效。
(二)设计实验方案及数据统计(见下表)
┌──────────┬────┬────┬────┬────┬────┐
│一认}JTJ} │A │B │C │D │E │
├──────────┼────┼────┼────┼────┼────┤
│加无污染河水的体积 │500毫升│500毫升│500毫升│500毫升│500毫升│
├──────────┼────┼────┼────┼────┼────┤
│加废电池的数量及型号│不加 │1节5号 │1节7号 │1节5号 │1节5号 │
├──────────┼────┼────┼────┼────┼────┤
│加满江红的数量 │不加 │不加 │不加 │10克 │30克 │
├──────────┼────┼────┼────┼────┼────┤
│放同样小鱼的数目 │1条 │1条 │1条 │1条 │1条 │
├──────────┼────┼────┼────┼────┼────┤
│小鱼存活的时间 │10天 │3天 │5天 │6天 │8天 │
└──────────┴────┴────┴────┴────┴────┘
结合上述有关内容,请完善下列探究活动:
(1)表中B,D两组对照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2)为探究废电池是否会污染水质,则应选择
(3)该实验设计中明显的不足之处是
(三)实验反思
(4)满江红属蕨类植物,与葫芦藓等苔藓植物相比,它特有的结构是具有真正的
(5)满江红生活在水中,能净化水质,这充分体现
(四)交流讨论
废旧电池不能随意乱丢,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以便集中无害化处理。
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分析结果和得出结论几个环节。请回答科学探究上述环节的有关问题。
(1)提出问题:当你搬开花盆看到鼠妇时,鼠妇很快就爬走了。以下据此情景提出的几个问题,哪一个不够具体、明确?( )
A.鼠妇为什么会爬走呢?
B.鼠妇爬走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
C.鼠妇爬走是因为搬动花盆对它产生了刺激吗?
(2)作出假设:许多作物是在春天气候转暖后播种的,天寒地冻不适合播种。由此可以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作出的假设是 。
(3)设计实验:为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某小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了三种实验方案,请判断哪个实验方案更能说明问题。( )
A.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暴露在空气中。
B.将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暴露在空气中。
C.将甲乙两组都进行灭菌,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
(4)实施实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中,某同学用量筒先量取2毫升唾液倒
入试管中,马上再用同一个量筒量取2毫升清水倒入另一只试管中,以形成对照。这种操作方式不够严谨,请加以改正。 。
(5)分析结果和得出结论:晚上,将金鱼藻放在盛有水的试管中,将试管先后放在离白炽灯不同距离处,观察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目。收集到了如下表所示的数据。
试管与灯的距离(厘米) |
10 |
20 |
30 |
40 |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个) |
60 |
25 |
10 |
5 |
由此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下表为小明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记录:
试管 |
加入的物质 |
温度 |
加入试剂(充分摇匀) |
实验现象 |
1号 |
馒头碎屑 +2毫升唾液 |
37℃ |
碘液 |
|
2号 |
馒头碎屑 +2毫升清水 |
37℃ |
碘液 |
(1)实验中1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 ;2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 。
(2)在该实验中,馒头中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转变成 。
(3)在本实验中,设计2号试管的作用是 。
向 A、B、C三支试管中各加入淀粉2毫升,再向A试管中加入2毫升清水,向B和C试管中各加入2毫升唾液,随后,在C试管中滴加一滴碘液。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三支试管中出现的现象分别是A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
(2)将三支试管充分振荡,放入盛有37 ℃的温水中,10分钟后,在A、B两试管中各加几滴碘液,出现的现象是A___________,B___________。上述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洗手能否减少手上的细菌数量?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用盛有无菌培养基的培养装置进行探究,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图示的探究实验:
(1)甲同学洗手后在培养基上按了一下,并迅速盖上培养皿盖。这种将手上少量细菌转移到培养基上的过程叫作 。设定实验温度为28℃的理由是 。
(2)甲同学设计的实验并不完善,为了更充分探究“洗手能否减少手上的细菌数量?”,你修改后的实验步骤是 。
(3)预测正常情况下的实验结果是 。
(4)甲同学对下列四种生物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如下表所示(其中√表示有,×表示无)。你认为记录错误的是()
细胞壁 |
细胞膜 |
细胞核 |
细胞质 |
叶绿体 |
|
艾滋病毒 |
√ |
√ |
× |
√ |
× |
酵母菌 |
√ |
√ |
√ |
√ |
× |
草履虫 |
× |
√ |
√ |
√ |
√ |
衣藻 |
√ |
√ |
√ |
√ |
√ |
A.艾滋病毒 B.酵母菌
C.草履虫 D.衣藻
如图是植物蒸腾作用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二)是在实验(一)基础上的改进.请据图回答问题:
(1)实验(一)探究的问题是: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 进行的?
(2)实验(二)探究的问题是:蒸腾作用的快慢是否与 有关?
(3)预测实验(二)结果:A、B、C三塑料袋中水珠数:由多到少依次是 .
(4)实验(二)结论: .
(5)对比实验(二)装置,说明实验(一)装置存在的不足之处(能说出一点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