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对照实验,请分析总结实验结果。(共5分)
说明:甲组为常温下,乙组为低温下。
(1)本实验共有 组对照实验。
(2)已萌发的种子所满足的外部条件是 、 、 。
(3)若该种子为双子叶植物的种子,你认为它可能是 。(填“蚕豆”或“玉米”)
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进行了以下实验:
试管编号 |
1 |
2 |
3 |
馒头碎屑或块 |
碎屑适量 |
碎屑适量 |
馒头块适量 |
唾液有无 |
2ml唾液 |
A |
2ml唾液 |
是否搅拌 |
充分搅拌 |
充分搅拌 |
不搅拌 |
保温 |
37℃水浴保温10分钟 |
||
加入碘液 |
2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 ,与1号试管起 作用。
(2)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用 两只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3)实验结果是 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是 。
(4) 通过以上实验可知,口腔对淀粉既能进行 消化,又能进行 消化。
(5) 某校餐厅在学生考试期间设计了一份食谱:米饭、清炖排骨、麻辣豆腐。生物教师认为这一食谱营养不够均衡,你认为加上哪种食物后这份食谱就会变得更为合理_________ _。(答出一种即可)
在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时,某小组同学正在讨论探究计划,请你来分析其中蕴含的方法.
(1)在科学探究中乙提出的方法叫_________.本实验采用这种方法最主要的优点是_________.
(2)乙与丙提出的实验方案,可使实验结果更为可靠的是_________,因此,生物科学研究中,在同时有活体和模型可供选择使用的情况下,应首选_________作为实验材料.
(3)甲认为,几个鳍同时摆动,不易观察单个鳍的作用,应对鳍的作用单独进行研究,甲的观点反映了科学实验要遵循_________的原则.
(4)丁提出鱼的躯干部和尾部用力摆动,在鱼游泳过程中其作用是_________.
(5)同学们通过讨论,创新性地提出了用丝袜固定鱼鳍的方法,其操作如下表所示:该实验方案中的鱼A和鱼C对照,可探究_________在游泳中的作用,其作用是_________.
下图为一银边天竺葵叶片,根据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叶片在酒精中_________加热后,其绿色部分变成___________色。
(2)、在叶片脱色过程中,酒精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碘液处理后发现B处变蓝色,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_____________;因为此物质有一特性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C两处均不变色,其原因分别是: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A、C不能形成对照实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如图放置好后,光照2-3小时。取下叶片A和B,去掉叶片中的叶绿素,然后用碘液分别进行检验。
(1)该试验设计探究的问题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__________________作原料。
(2)实验中,A对B起_________作用。
(3)25%的氢氧化钠溶液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4)用碘液分别检验后,不能变蓝的叶片是_________,说明它没有进行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探究玉米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在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分别放等量的棉花,再将相同数量的玉米种子放在上面,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数日后记录发芽情况如下:
装置 |
种子所处的环境 |
实验结果 |
甲 |
干燥的棉花,置于25℃的橱柜里 |
种子不萌发 |
乙 |
潮湿的棉花,置于25℃的橱柜里 |
种子萌发 |
丙 |
潮湿的棉花,置于4℃的冰箱冷藏室里 |
种子不萌发 |
丁 |
棉花和种子完全浸没在水中,置于25℃的橱柜里 |
种子不萌发 |
(1)本实验中,乙装置在实验中起__ ___作用。
(2)实验甲和乙形成对照实验,其中变量是_ ____。
(3)实验设计中,甲和丙能不能形成一组对照实验?__ __。
(4)本实验中共有几组对照实验?__ __。
(5)本实验可以得出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