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模拟制作重组DNA分子的活动,甲DNA分子、乙DNA分子被EcoRI酶切后,即可获得所需的目的基因和质粒,回答以下问题:
⑴绿色硬纸板(甲DNA分子)的碱基序列如下 红色硬纸板(乙DNA分子)的碱基序列如下
……ATAGCATGCTATCCATGAATTCGGCATAC…… ……TCCTAGAATTCTCGGTATGAATTCCATAC……
……TATCGTACGATAGGTACTTAAGCCGTATG…… ……AGGATCTTAAGAGCCATACTTAAGGTATG……
其中, ▲ DNA分子含有“目的基因”。
⑵用剪刀代表限制酶进行切割,该酶切位点在 ▲ (a处还是b处),此化学键称为 ▲ 。
⑶你模拟插入的DNA片断能称得上一个基因吗? ▲ 。
⑷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是常用方法,基因文库实际上就是指导入了某种生物不同基因的许多DNA片断的 ▲ 的群体。按照其中所含基因的量又可分为 ▲ 文库、 ▲ 文库。
工业生产果汁时,常常利用果胶酶破除果肉细胞壁以提高出果汁率。为研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将果胶酶与苹果泥分装于不同试管,在100C水浴中恒温处理10 min(如图A)。
②将步骤①处理后的果胶酶和苹果泥混合,再次在10℃水浴申匣温处理10 min(如图B)。
③将步骤②处理后的混合物过滤,收集滤液,测量果汁量(如图C)。
④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重复以上实验步骤,并记录果汁量,结果如下表:
(一) 根据上述实验,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结果表明,在上述8组实验中,当温度为时果汁量最多,此时果胶酶的活性。当温度再升高时,果汁量降低,说明。
(2)本实验中,自变量是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_。
(3)实验步骤①②的操作目的是。(2分)
(二) 在上述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探究PH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
(1)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还需的两种溶液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2)请设计出实验步骤并画出PH值对果胶酶活性影响的最可能的示意图。
实验步骤:(步骤不限4步,合理即可)
①
②
③
④
下图为物质进入细胞的三种不同运输方式的曲线图,据图回答问题:
氧气进入细胞的曲线应该是____,这一跨膜运输的方式是____________。另外,还有_______进入细胞也属于这种运输方式
图B表示的跨膜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进入___________属于这种运输方式。图B中曲线表示两种物质的运输,a点和b点运输速度的不同主要是受_____________ 的影响。
氨基酸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曲线应该是______,属于____________这一运输方式,该运输方式有特点。
RNA进出细胞核通过_________。唾液淀粉酶从唾液腺细胞分泌出来的方式是
。
(10分)下图为DNA分子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指出下列各部分名称:
1__________、2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
7
(2)若以放射性同位素15N标记该DNA,则放射性物质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填标号)中。
(3)若水解该DNA获得其组成单体,则断裂的化学键位于____________(基团)之间。
(4)DNA是_________________的携带者,而每个个体DNA的_____________序列各有特点,决定了生物个体的特异性。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
(1)如果将该细胞放入0.3 g/mL 的蔗糖溶液中,将会出现细胞壁与[ ]分离的现象,如果放入适宜浓度的KNO3溶液中将会发生。
(2)若该细胞是西瓜的红色果肉细胞,则色素主要存在于[ ],此外,该生物的叶肉细胞中还有[ ]__________中也有色素。
(3)图中无膜结构的细胞器是[ ]________,除此之外,还有_______这个细胞器无膜结构。
(4)胎儿在发育的过程中,五指最初是愈合在一起的,像一个铲子,后来指间的细胞逐渐消失,才发育成手指,在这一过程起作用的细胞器是[ ]_________。在母乳的乳汁分泌过程中起交通枢纽的细胞器是[ ]_________。
下面是某校高二甲乙两个生物兴趣小组研究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
甲组:探究“萘乙酸(NAA)对小麦幼叶鞘生长的影响”。他们配制了一系列不同浓度的萘乙酸(NAA)溶液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编号 |
1 |
2 |
3 |
4 |
5 |
6 |
NAA溶液浓度(mol·L-1) |
0 |
10-12 |
10-10 |
10-8 |
10-6 |
10-4 |
幼叶鞘增长长度(mm) |
2.6 |
3.2 |
3.9 |
5.1 |
3.1 |
1.8 |
乙组:探究“萘乙酸对绿豆幼根生长的影响”,方法步骤如下:
①取培养皿6套,编号,并向其中分别加入5mL浓度为10 mg?L—1、1 mg?L—1、0.1 mg?L—1、0.01 mg?L—1、0.001 mg?L—1、0.0001mg?L—1的萘乙酸溶液。
②在每个培养皿中先放入一张滤纸,再将已萌发的5粒绿豆种子(萌发的幼根等长)整齐排在滤纸上,然后将培养皿均置于220C恒温箱中黑暗条件下培养。
③5天后,测量每个培养皿中绿豆幼根的长度并计算出平均值。
请回答:
⑴对小麦幼叶鞘的生长来说,最适的萘乙酸浓度为,10-4 mol·L-1NAA的作用效应是生长。
⑵分析甲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⑶乙组实验中盛有不同浓度萘乙酸溶液的小培养皿必须加盖,其原因是。
⑷请修正乙组实验设计中的不足之处。
⑸试设计一个表格用以统计不同浓度萘乙酸中绿豆幼根的生长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