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登万山寄张五
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价孟浩然诗歌为“语淡而味终不薄”,请结合本诗的七至十句,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请简要分析诗歌结尾两句在篇章结构和思想内容方面的作用。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姜夔的《扬州慢》,完成小题。
扬州慢
[南宋]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下列对这首词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风十里”指昔日扬州的繁华街道,用以反衬眼前荒凉的景象。
B.“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以声衬静,突出扬州的空寂凄凉。
C.下阕写杜牧俊赏,才华横溢,旨在表达作者对杜牧由衷的敬佩。
D.本词虚实结合,虚写扬州过去的盛况,实写扬州今日的萧条。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答:

阅读陆游的《书愤》,完成小题。
书愤
[宋]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下列对这首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气如山”比喻贴切,表现了诗人年轻时渴望收复失地的豪气。
B.颔联的意象组合未用一个动词,却境界全出,显得大气磅礴。
C.尾联运用比喻手法表明心志,含有老骥伏枥、壮心不已之意。
D.此诗为七律名篇,以“愤”为抒情意脉,沉郁顿挫,深沉蕴藉。

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颈联中的“空”字。
答:

阅读下面《复活》选段,回答问题。(5分)
为了给这次远行做好准备,他现在就得先到乡下去一趟,把他在那边的事情料理妥当才行。
“这次远行”指什么?“他”去乡下,对两个庄园的土地分别做了怎样的处理?请简述。
答: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共12分)
鹧鸪
(唐)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锦翼”两字,点染出鹧鸪斑斓醒目的羽色;“近山鸡”则是将鹧鸪与山鸡作比,表现其有类似山鸡的美丽品相和高雅风致。
B.颔联描绘了暮雨潇潇、落红片片、鹧鸪啼声之中的青草湖、黄陵庙,用“雨昏”“花落”的意象给全诗平添了怡然闲适的气氛。
C.颈联中的“游子”因“闻”鹧鸪而“征袖湿”,由鹧鸪转而写人,承接自然巧妙。“佳人才唱翠眉低”,也是因鹧鸪啼鸣动了情思。
D.尾联写湘江浩淼,夕阳西下,苦竹丛深,在这样的环境里,鹧鸪啼鸣的呼应回荡更显得凄婉绵长;虽未写人而人的情感尽在其中。

请赏析颈联中“乍”“才”的表达作用。
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有“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辛词和郑诗都借鹧鸪啼鸣表达哀怨感慨之情,其哀怨感慨的原因有何不同?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小题。
苏幕遮·草
梅尧臣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注释:①庾郎:庾信。南朝梁代文士,使魏被留,被迫仕于北朝。但他得名甚早,“年十五,侍梁东宫讲读。”(《庾开府集序》)这里借指一般离乡宦游的才子。②率地春袍:踏上仕途,穿起拂地的青色章服。
这首词“翠色和烟老”中的“老”字用得极妙,请分析其妙在何处。
宋代沈义父在其所著《乐府指迷》中曾云:“咏物词,最忌说出题字。”这首咏草词虽不着一“草”字,却将春草写得形神俱备。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并指出作者借咏物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