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列不平等条约,在性质上同《日美亲善条约》最为相似的是

A.中英《南京条约》
B.日《马关条约》
C.中法《黄埔条约》
D.中俄《瑷珲条约》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两伊战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钟祥财在《和谐与大同:中国古代两种经济发展思路》中说:先秦时期的和谐理念及经济主张以个体差异性为基础,……达到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目标。而西汉以后的大同构想则相反,他们秉承整体主义的信念。以此观点来理解近现代中国的经济,与“大同构想”相符的是

A.新民主主义经济 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计划经济

由于粮食和日用品产量有限,我国曾经对粮食、食油、布料等实行凭票供应。改革开放后,随着粮食产量的提高,工农业产品的增加,供应紧张的局面逐步得到改善,政府取消了实行几十年的票证供应。当年的粮、油、布票证,如今成了收藏家的藏品。取消票证表明我国

A.经济管理体制的变化 B.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C.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D.产品分配方式的变化

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1953—1958、1959—1964、1970—1975、1979—1984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其中与1953—1958年相对应的是

A. B. C. D.

《中华民国十一年通商海关各口全年贸易总论》载:“厦门一口,本年年船运之利便,人为加增,进口贸易,精神焕发,其由外国进口者尤甚,美国面粉,与上海厂家所出面粉为敌,已操胜算,故上海面粉,进口锐减。”该材料可以反映

A.厦门被开辟为通商口岸 B.上海面粉行业受到美国冲击
C.上海航运业落后于厦门 D.厦门对进口面粉的依赖减弱

狄更斯在小说《双城记》开篇中说:“那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糟的年代。那是光明的时节,也是黑暗的时节。那是希望的春季,也是悲伤的冬日。那是公元1775年。”狄更斯形成上述认识的历史根源是

A.工业革命基本完成,但环境污染严重
B.启蒙运动开始兴起,但社会道德失序
C.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但资产阶级统治尚未稳固
D.社会主义运动兴起,两大对立阶级的矛盾激化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