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美国史学家班克罗夫特叙及"列克星顿的枪声"时,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殖民地民兵同英军的对峙交火,十分肯定地指出,随着指挥官一声令下,英军士兵首先向民兵开了枪。随之,"各殖民地带着同样的冲动,飞快地拿起了武器;他们同仇敌忾,互相发誓要'准备应对这一极端事件',整个大陆万众一心,高呼'不自由,毋宁死'"。对这一颇具文学色彩的描述,下列怀疑合理的是 (   )
①列克星顿之战确有其事吗?   
②各殖民地居民对英国的敌视态度是一致的吗?
③能肯定是英军首先开枪吗?   
④"不自由,毋宁死"是"万众一心"的声音吗?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美国史学家麦克尼尔认为,在公元1000—1500年,中国文明的发扬光大,使中国的文化、财富和力量达到了新的水平,具有世界中心的地位。能为此观点提供佐证的事实是,中国在这一时期
①开始出现国际性大都会②四大发明传播海外
③商业空前繁荣,外贸兴盛④白银成为流通货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表为“1721——1820年清代刑部档案中农村雇工案件统计表”,该统计表反应了


年代
案件总数
长工案件
短工案件
雍正
1721—1740
40
19
21
乾隆
1741—1760
81
37
44

1761—1780
93
43
50

1781—1800
131
48
83
嘉庆
1801—1820
283
107
176


表 1721——1820年清代刑部档案中农村雇工案件统计
A.鸦片战争前小农经济已经解体
B.雇工在农业生产中占重要地位
C.农村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
D.农业的雇工现象进一步发展

明朝中后期至清朝前期的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人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体系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日后能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推行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C.鸦片走私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加紧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

明代一些名门望族的家训中出现以下说法:“男子要以治生为急,农工商贾之间务执一业”,“民家常业,不出农商”。这反映出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
B.纲常礼教的愈趋严苛
C.当时社会在抑商问题上有松动倾向
D.农耕经济衰退导致人们就业艰难

某班探究课在讨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影响因素时,一位同学出示了以下图片,他想说明的观点应是 ()

A.忠孝观念渊远流长 B.小农经济具有不稳定性
C.重农抑商观念根深蒂固 D.海外贸易交通艰难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