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下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
| A.德国工业化进程始终缓慢 |
| B.列强侵略造成中国工业产值不断下降 |
| C.工业革命开始时中国工业产值落后于德国 |
| D.社会制度的变迁造成两国经济地位的逆转 |
称谓的变化能反映了历史的变迁。“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
殊为共和之玷。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不得再沿前清官厅等恶称。”民国之初的这种变化是由于
①西方思想的影响②封建制度的结束 ③五四运动的洗礼 ④民国政府的提倡
| A.①② | B.①④ | C. ②③ |
D.③④ |
《全球通史》叙述道:“……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中国也已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或地位较低的伙伴。”材料表明
A.两 极格局瓦解 |
B.世界新格局形成 |
| C.多极化趋势出现 | D.区域集团化发展 |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她的回忆录中谈到中英《联合声明》时承认:英国在谈判开始时并不打算把香港整个交还中国,到最后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这是应该不情愿而又不得不做的。英国“最后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深受国内经济危机困扰 |
| B.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
| C.中国高超的外交技巧和不妥协的态度 |
| D.英国需要中国广阔的市场 |
西欧的崛起、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第三世界的不结盟运动使得国际格局由美苏两极走向多极化趋势。对此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反映了美苏两国的霸权地位遭到严重削弱 |
| B.是国际力量对比消长的结果 |
| C.反映了国际关系的民主化趋势 |
| D.是国际恐怖主义的结果 |
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A.1955年万隆会议 | B.1956年铁托、纳赛尔和尼赫鲁的会谈 |
| C.1961年贝尔格莱德会议 | D.1973年第四次首脑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