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春秋战国时期“齐鲁大地”轰轰烈烈地进行了两次重大改革,下列有关两次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是奴隶主阶级进行的变法图强的改革
B.都以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封建经济为目的
C.都涉及到了土地和赋税问题
D.实质上都承认了土地私有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始终坚持的民生思想是

A.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 B.坚持主权在民,自由平等
C.实业救国,改善民生 D.国民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下表为中国每万人所拥有的商业、饮食、服务业网点变化情况表。(单位:个)表格反映的变化趋势主要因为

1952年
1957年
1962年
1965年
47.6
26.4
13.2
9.5

A.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发展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结束
C.经济体制改革陷入停滞 D.“左”倾错误主导经济建设

明人朱载堉在《十不足》歌写道:“逐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嫌房屋低。……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上还嫌低。”这说明

A.商品经济发展是促进社会转型的重要因素
B.明代商业发展影响了社会风貌
C.封建制度走向衰弱,人们道德水平下降
D.传统农业社会品格已不再适应新的时代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在今日,工业的霸权带来商业的霸权,在真正的手工制造业时期,却是商业的霸权带来工业的优势。当时殖民制度所起的主要作用即由于此。”下列史实不能佐证马克思观点的是

A.荷兰在17世纪上半叶成为“海上马车夫”
B.早期殖民扩张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C.19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霸主
D.“日不落帝国”建立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生

1938年,美国国会通过《公平劳工标准法》,设定了工人的最低工资,并创设了统一的“一星期40小时工作制。”随后,“附有慷慨的健康和失业福利的长期合同消除了因购买汽车和住房而致负债的长期风险”。这一现象本质上反映了

A.美国民主制度转型,立法保护工人权益
B.国际工人运动在美国取得了革命性进步
C.生产与消费矛盾仍是经济体制改革重点
D.美国试图缓和社会矛盾,准备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