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东部山区盛产石灰石,某校课外活动小组为了解石灰石资源的品质,采用两种方案对当地石材进行化学分析:
方案一: 取10g石灰石粉末样品置于下图所示装置,充分加热至质量恒定,冷却后称得固体质量为8.12g
方案二:另取10g同质地石灰石颗粒样品,置于烧杯中加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称得混合物的总质量减少了4.27g
相关资料:
当地石灰石含有的主要杂技为二氧化硅,其化学性质稳定,加热不易分解且不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
计算出两种方案测得的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1)方案一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2)方案二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比较两方案测量的结果,分析两方案误差较大的可能原因?
向含CuCl2和HCl的100g混合溶液中,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参加反应的NaOH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关系如图。据图回答:
(1)在滴加NaOH溶液过程中,原溶液中离子个数不变。(填离子符号)
(2)P点溶液中的溶质是。
(3)m1的值为。
(4)M点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现有Cu与另一种金属(可能是Mg、Fe、Zn中的一种)形成的粉末。现欲测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取该粉末16g放入烧杯,将溶质质量分数为14%的稀硫酸280.0g分4次加入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测得剩余的固体质量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加入稀硫酸质量/g |
70.0 |
70.0 |
70.0 |
70.0 |
剩余固体质量/g |
13.6 |
11.2 |
8.8 |
8.4 |
计算(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1)该粉末中Cu的质量分数。
(2)该粉末中另一种金属为何种金属。
(3)第3次加入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某硫酸厂废水中含有少量硫酸,为达标排放,技术员小张对废水中硫酸的含量进行检测.
(1)配制溶液:欲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NaOH溶液100g,需要NaOH固体g,水ml(水的密度为1g/cm3);
(2)检测分析:取废水样品98g,向其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4%的NaOH溶液20g。(假设废水中其它成分均不和NaOH反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试计算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化学实验室加热用的酒精灯里的燃料是乙醇,化学式为CH3CH2OH,试计算:
(1)一个乙醇分子里含有个原子;
(2)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乙醇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4)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计算结果保留至0.1%)
在20℃时,向质量均为50g的5份水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钾固体,然后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到溶液(如有不溶解的氯化钾,则过滤除去).加入氯化钾的质量与所得溶液的质量见下表.
实验编号 |
1 |
2 |
3 |
4 |
5 |
加入氯化钾的质量/g |
5 |
10 |
15 |
20 |
25 |
溶液的质量/g |
55 |
60 |
65 |
67 |
67 |
(1)在20℃时,实验3所得的溶液中溶质与溶剂质量之比为_________;
(2)在20℃时,实验5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_________g;
(3)在20℃时,实验1所得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溶液;
(4)在20℃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实验3____ 实验4____ 实验5(用“﹤”或“﹥”或“=”填空)